索尼「雙領導」體制能實現再次成長嗎?
2023/02/03
索尼集團的經營將邁入新階段。4月將採用由會長兼首席執行官(CEO)吉田憲一郎和社長十時裕樹組成的「雙領導」體制。為了重建索尼主體的經營,兩人已從子公司回歸總部10年。以娛樂和半導體業務為中心,索尼恢復了歷史最高水準的收益能力。為了創造新價值,包括涉足純電動汽車(EV)業務以及利用元宇宙(Metaverse)等,將成倍加大推進力度。
「十時副社長對業務運營有著深刻的理解。我也從俯視業務環境的他身上獲得了很多啟發和學問」。在2月2日于索尼總部召開的記者會上,吉田憲一郎如此闡述了更換社長的理由。
吉田憲一郎打造雙領導體制與十時裕樹共同執掌索尼的意圖何在?吉田憲一郎表示,「地緣政治風險和技術變化等外部環境變化非常劇烈」。此次的人事安排反映出了這方面的危機意識。
![]() |
已內定為新社長的索尼集團副社長十時裕樹(右)和會長兼社長吉田憲一郎(2月2日,東京都港區) |
2013年,當時在網路通信子公司So-net娛樂(現索尼網路通信)任職的吉田憲一郎和十時裕樹在前社長平井一夫的要求下一同回到索尼。兩人參與索尼的經營以後,推進了從以電子産品為主體的業務結構向以娛樂為核心的改革。
在過去的10年裏,索尼發生了巨大變化。2012財年(截至2013年3月)電子業務佔銷售額的4成以上。預計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電子業務僅佔總體的2成,娛樂業務的佔比將達到5成以上。
平井一夫實施了退出虧損業務等結構改革,推進了業務重組。作為其接班人的吉田憲一郎在2019年定義了索尼的「存在意義和價值(Purpose)」,提出了技術和娛樂相結合的新經營方向。並於2021年將公司名稱改為「索尼集團」,為經營體制的重組做出了不懈努力。
在業績恢復的情況下,吉田憲一郎還為培育純電動汽車(EV)和元宇宙等新領域業務播撒了種子。在半導體方面,做出了與台積電(TSMC)等共同建設新工廠的決定。
與索尼打算踩下油門實現再增長的時機相重合的是,科技行業的退潮。由於新冠疫情引發的居家需求的回落,以及全球範圍內出現經濟衰退擔憂,以美國為中心,科技行業遭遇逆風。
索尼由娛樂、電子及金融等多種業務構成。讓企業的存在意義滲透到整個集團、加深業務部門之間合作的舉措正在開展。同時還需要將新業務培育成支柱。吉田憲一郎的單獨領導具有局限性。
在這種困難局面下,成為王牌的是十時裕樹。十時裕樹作為「創業者」的業績非常出色。他曾作為索尼銀行的核心創業成員而活躍。在So-net,他支撐了醫療資訊服務企業M3及IT企業DeNA等投資對象企業的培育。
最近,他主導了作為增長戰略的EV等交通工具業務,在元宇宙領域,也負責向隨著業務擴大而成為關鍵的美國Epic Games出資等戰略投資。
十時裕樹談自己的抱負時説:「提高作為集團的韌性的關鍵有很多。人才和業務的多樣性是索尼的DNA,開放多種人才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希望未來企業和個人都實現成長」。
不過,雙領導體制能否發揮作用不得而知。索尼作為企業集團過去也曾利用雙領導體制開展經營,反覆經歷失敗。
索尼前會長出井伸之在上任第5年的2000年,把社長職位讓給安藤國威,自己擔任會長兼CEO。不過,後來出井伸之在著作中回憶這種雙領導體制是「最大的失敗」。凝聚力分散,不同部門幾乎同時商品化了三款DVD錄音復讀機等。
繼任CEO霍華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也在2005~2009年自己擔任會長兼CEO,讓中缽良治擔任社長。從2009年起,他還兼任社長,改成單一領導體制,但沒有帶來索尼的業績提升。
吉田憲一郎和十時裕樹是曾經同甘苦共患難的戰友,兩人的關係也可以説是「管鮑之交」。在環境變化快且複雜的背景下,經營中靈活採納不同意見的局面將增加。兩個領導的親近可以弱化集團內的離心力,但也可能會奪走經營的靈活性。
從結構改革到建立增長基礎,進而實現再增長。從平井一夫和吉田憲一郎手中接過經營重任的十時裕樹如何進一步推動改革?十時裕樹的手腕將左右索尼「二次創業」的成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古川慶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