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薩社長:半導體市場2024年重回增長軌道

2023/12/14


      半導體曾經被指面臨增長的平臺期,目前由於生成式AI(人工智慧)的普及而形成新市場,也出現積極跡象。針對市場前景,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通過巧妙的收購攻勢帶領瑞薩電子東山再起的社長柴田英利。

 

       記者:半導體市場從2022年中期開始出現異變,今年已經確定會出現同比負增長。

 

       柴田英利:目前去庫存取得進展。我認為2024年有望迎來穩步反彈。

 

       記者:由世界主要製造商組成的「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11月底預測稱,2024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883億美元,預計將時隔兩年創出歷史新高,您認為增長的火車頭是什麼?

 

       柴田英利:很大程度上是生成式AI的出現。以本公司的産品為例,用於AI伺服器的供應電力的晶片和隨著AI增長而增長的「記憶體介面」有望實現擴大。

 

       記者:一度迅速增長的智慧手機晶片會怎麼樣?

 

       柴田英利:我認為智慧手機領域已經成為一個週期性市場。相比之下,包括個人電腦在內的計算晶片市場的增長性更強。

 

       與AI相關的數據中心將進一步擴張,容納在其中的伺服器和網路設備應該也會大幅增加。AI及其周邊領域看不到增長的極限。

 

       記者:半導體在「經濟安全保障」的邏輯下也備受關注。在尖端領域,防範技術外流的各種限制措施正在全球範圍得到強化。

 

       柴田英利:我覺得商業環境的「可預見性」有所下降。不過在非最尖端的領域,仍然存在正在強勁增長的市場,例如電路線寬為40奈米的汽車晶片。

 

       記者: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政府為了引進工廠在提供補貼。

 

       柴田英利:接受補貼的一方不能過度以此為前提,這一點很重要。(補貼)歸根到底要作為「輔助」來使用,企業不能産生「補貼依賴症」。

 

       記者:人才是否足夠?

 

       柴田英利:招人並不容易。半導體的人才供應也有所減少。這不僅限於日本,而是整個世界的現象。

 

       記者:瑞薩電子通過收購海外企業恢復了增長能力。收購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柴田英利:收購可以有多種目的,比如「購買缺少的技術」、「獲得技術種子」、「拓寬市場」等,但必須事先明確併購這家公司的目的是什麼。此外,讓被併購公司的人才發揮能力也很重要。

 

       記者:貴公司時隔10年重啟了2014年關閉的甲府工廠。

 

       柴田英利:該工廠將生産需求正在增長的功率半導體。當地也非常期待。

 

       記者:要在半導體産業取得成功,關鍵因素是什麼?

 

       柴田英利:台積電(TSMC)的成功幾乎完全是靠創始人張忠謀。他提出「代工是服務行業」,打造了一家強大的企業。人是最重要的。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西條都夫

 

柴田英利:從日本官民合資基金INCJ(産業革新機構)跳槽到瑞薩電子。現年51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