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手短缺型倒閉」全年或創新高
2019/08/21
日本因人手短缺而造成的企業倒閉數量在高位徘徊。2019年1~7月累計超過200起,全年的倒閉數可能超過此前創最高紀錄的2018年。有效求人倍率(指有效職位數量與有效求職人數之比)保持在45年的最高水準,在此背景下,看護等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等中小企業無法確保到足夠的人手。加上員工離職,有的企業被迫停業。10月之後日本各地預定上調最低工資,估計這也將對經營構成沉重負擔。
據民間信用調查公司東京商工調查,1~7月招人難和員工離職等人手短缺導致的倒閉數為227起,與上年同期持平。2018年全年為387起,創開始統計的2013年之後人手短缺相關倒閉數的最高紀錄。東京商工調查認為「如果照這一速度發展,今年的年度倒閉數有可能刷新歷史紀錄」。
![]() |
最低工資上調也構成沉重負擔(停業的小工廠) |
處境尤其艱難的是服務行業。運營特別養護老人院等設施的社會福祉法人友愛會(福岡縣行橋市)無法消化人工費,陷入負債高於資産的狀況。因拖欠水費和工資,員工相繼離職,陷入經營困難局面。該企業6月接到福岡地方法院行橋分部作出的啟動破産程式裁定。此外,東海地區的物流公司等也接到了啟動破産程式的裁定。
從主要原因來看,增長率最高的是「員工離職」型倒閉。因核心員工的跳槽等原因難以繼續開展業務的情況增至2.2倍的25起。因為難以確保員工而無法繼續營業的「招人難」型倒閉數量增至2.1倍的51起,因工資等費用上漲導致收益惡化的「人工費上漲」型倒閉增加了21%,至17起。
從數量來看「難以找到接班人」型最多。因代表和董事去世、引退等造成的倒閉數同比減少24%,為134起。從産業來看,以顧客接待為中心的服務業最多,同比增加23%至74起。之後是建築行業(39起)、製造業(27起)、批發行業(24起)和零售行業(21起)。
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2018年度有效求人倍率為1.62倍。目前處於經濟高速成長的1973年以來,約45年來的最高水準,人手短缺的狀況愈發嚴重。
人工費持續呈上漲趨勢。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審議會決定將2019年度各都道府縣的最低工資全國平均漲幅標準定在每小時27日元。將於10月之後實施。
![]() |
日本計劃從2020年4月開始實行「同工同酬」制度。只要從事相同的工作,不論正式員工還是非正式員工,都將享受同等水準的薪酬。商工調查指出「估計人工費上漲擠壓經營的趨勢將 持續下去」。
了解人事和組織問題的PERSOL綜合研究所的副社長櫻井功表示「為防止人手短缺型倒閉,除了貫徹不看年齡和工作年限的實力主義外,還有必要改善薪資以外的待遇,例如營造便於女性和高齡者工作的環境等」。
對於難以找到接班人的中小企業來説,人手短缺可以説是雪上加霜。日本中小企業廳稱,中小企業的停業數急劇增加,截至2025年前後的10年可能累計失去約650萬個就業機會和約22萬億日元的國內生産總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