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智慧財産權收入主要靠汽車

2019/09/30


  日本智慧財産權收支的順差正在持續擴大。顯示與海外交易情況的「智慧財産權等使用費」的順差額在截至2018年的10年裏增至3.4倍。但在技術出口方面,日本對汽車産業的依存度較高,而體現內容産品競爭力的著作權收支逆差正在擴大。日本要充滿自信地實現「智慧財産權立國」,增加賺錢方式不可或缺。

  

     

  智慧財産權等使用費體現了專利等技術和著作權使用相關的資金流入。日本2018年的順差額比上年增加15%,達到2.622萬億日元,創出歷史新高。順差額在2019年1~6月仍維持較高水準。

   

  起到拉動作用的是專利和商標權等的「工業産權等使用費」。2018年的順差額增長11%,達到3.5101萬億日元。觀察與上述使用費類似的統計——日本總務省調查的「技術貿易」數據,日本的順差額在七國集團(G7)中僅次於美國,排在第2位。顯示出日本的技術實力和品牌號召力很高,但並非不存在問題。

   

  其一是領域存在偏頗。從2017年度的技術出口額來看,汽車等運輸用設備與5年前(2012年度)相比增長45%,佔整體的56%。如何增加排在後面的藥品(整體的17%)、資訊通信設備(7%)、電氣設備(5%)等的技術出口成為課題。

       

     

  日本的大型電子機械企業的國際專利申請件數較多,這將支撐未來的智慧財産權收入,但近年來被中國企業超越。以華為技術為代表,中國企業整體的申請件數自2017年起躍居第2位,僅次於美國。美國對於中國在技術上的積極姿態加強警戒。

   


  

  另一點是,日本技術出口的75%來自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交易。主要是把在日本開發的技術用於海外基地的生産等,來自外部企業的收入增長乏力。目前,日本的智慧財産權順差嚴重依賴大型汽車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這是實情。

    

  本田從海外法人獲得的授權費收入每年達到7千多億日元。借此獲得了研發費用的9成。

   

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本田工廠

    

  本田的智慧財産權與標準化統括部長別所弘和針對海外的智慧財産權表示,「對侵權企業的訴訟不可或缺」。技術和商標被擅自使用的情況很多,如果置之不理,品牌價值將下降,還將導致智慧財産權收入減少。

   

  IP Valuation專利事務所的專利代理人松本浩一郎指出,日本企業的問題是「和美歐企業相比訴訟較少」,呼籲積極應對智慧財産權侵害。

 

豐田的C-HR

      

  以汽車行業為中心,日本工業産權的順差增加。另一方面,影像和音樂等「著作權等使用費」2018年的逆差額達到8881億日元,比10年前增加5成。日本政府正在促進動畫等的出口,但趕不上進口。

   


      

  著作權進口擴大的因素彼此疊加。美國奈飛(Netflix)等線上視頻普及,觀看西方電影的機會今後或繼續增加。

    

  骨董通法律事務所的福井健策律師指出,「權利期間的延長也對日本的收支構成逆風」。日本2018年將作者死後50年的保護期限延長至70年。

    

  從中受益的是美國,包括1920年代誕生的米老鼠和小熊維尼等卡通人物的相關作品。另一方面,日本能迅速成為受益對象的長壽卡通人物很少。

  

  日本2011年時隔31年出現貿易逆差,自那以後除2016年和2017年出現順差之外均為逆差。貨物貿易方面盈利能力下降,需要努力擴大汽車以外的製造業的智慧財産權和內容出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太刀久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