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日本商務人士對中國很糾結

2020/09/04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和日本經濟新聞實施的調查顯示,對日本政府鼓勵企業回歸本土的政策表示贊成的日本商務人士受訪者達到約6成。超過4成的受訪者回答「未來中國作為生産基地的重要性將會降低」,但同時又對中國人旺盛的消費需求表示期待。乍一看似乎對鄰國中國的態度很矛盾,但這種態度顯示出日本企業無法另尋增長起爆劑的煩惱。

   

     以在日本上市企業工作的3千名商務人士為對象,7月中旬通過網際網路針對如何看中國、美國進行了意識問卷調查。其中約1100人曾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工作。

  

    日本政府在2020年度的補充預算中,針對依賴於特定國家的重要産品,計提了總額2400億日元的預算,作為重組供應網路的業務費。採取這一措施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導致全球範圍內的生産和物流受阻。

  

 

    尤其是口罩和防護服等由於海外生産比例較高而導致日本國內供需關係緊張的部分産品,目前已經出現了運用政府補貼將生産遷回日本的動向。東京大學副教授伊藤亞聖認為,「除了人工費增加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導致關稅提高等成本上漲因素之外,‘新冠危機’也讓日本認識到了本土生産達到一定比例的重要性」。

   

     針對日本方面的動向,中國商務部部長鍾山表示聰明的外商一定不會放棄中國龐大的市場。

   

     此前中國一直是憑藉廉價、豐富的勞動力吸引海外企業進駐和投資的「世界工廠」。但由於經濟增速放緩、人工費上漲,加上中美摩擦加劇,中國作為生産國的地位發生變化。包括日本企業在內,外資將工廠遷移至勞動力更為低廉的東南亞等地區的動向也很明顯。

   

      在此次調查中,當問及如何看待作為生産基地的中國時,回答「今後重要性將下降」的比例達到41.2%。回答「今後仍會和以前一樣重要」的比例達到35.2%,回答「重要性將會增加」的比例為14.9%。中國作為生産地的吸引力似乎在減弱。

    


   

     即便如此,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14億人口,隨著收入水準提高,中産階層的厚度增加,作為消費市場的魅力反而越來越大。關於中國在生産以外的重要性,「跟之前一樣重要」(42.4%)和「今後會越來越重要」(26.5%),合計近7成認為很重要。

     

      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到日本旅遊的中國人數逐年增加。2019年訪日中國人達到約959萬人,創歷史新高,佔到訪日遊客總體的3成。其中一大特點是以「爆買」為代表,每人平均消費金額高。另外還有許多訪日遊客回國後仍利用跨境EC(電商)等購買日本化粧品及食品等,對相關企業的業績做出了貢獻。

     

  

      日本長期面臨少子老齡化問題,在高科技相關領域也明顯落後於其他國家。僅靠自己的能力,實現經濟增長很難。雖然中國在生産方面重要性降低,並對日本的技術和資金構成威脅,但日本不得不依賴其旺盛的消費。通過調查可以看出,針對中國,日本企業想取得好處的現實。

     

      另一方面,日本企業對香港前景的擔憂擴大。6成回答者在回答中稱香港作為投資對象及業務基地的魅力「降低」。尤其是社長、董事及部長階層,有70.4%認為「魅力降低」,在工作中跟中國有接觸的人有67.3%做出同一回答。

     

      調查的概要 7月14~16日,通過網際網路針對在日本上市企業工作的20歲以上的人群開展了調查,有3000人參與回答。其中,包括駐外及出差在內,直接參與過中國業務的人有1100人。調查問卷的編制得到了東京大學川島真教授、伊藤亞聖副教授、高原明生教授、丸川知雄教授、松田康博教授及佐橋亮副教授的協助。調查委託給日經調查公司進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