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務人士4成對中日合作態度謹慎
2020/09/04
日本企業對中國謹慎的態度在擴大。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和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顯示,作為應減少與中國合作的領域,回答「(可轉為軍用的)高科技技術」的日本商務人士達到43.7%。關於應開展合作的領域,提到了「環境」和「政府間交流」等。似乎反映了中美摩擦的加劇,日本企業對中國的謹慎感在加強。
以在日本上市企業工作的3千名商務人士為對象,7月中旬通過網際網路針對如何看中國、美國進行了意識問卷調查。其中約1100人曾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工作。
川普政權自2018年起,階段性提高對中國産品的加徵關稅。對於中國的高科技技術,也加強對資訊洩露等的防範,在8月13日施行的《國防授權法案》中點名華為技術等,禁止美國政府的供應商使用相關中國企業的産品。
關於川普政權的總體對華政策,48.1%回答「支援」,「不支援」的為36.9%。以多選形式詢問在中美經濟脫鉤後中日也脫鉤之際,日本應調整與中國合作的領域,「包括可轉為軍用的技術在內的高科技技術」超過4成,「對華、對日投資等資金方面」(36.6%)次之。
近年來,中日企業正出現在尖端領域開展合作的動向。但對於與中國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及投資,認為「應當減少」的回答佔46.2%,認為「應當增加」的為18.4%。關於兩國應推進合作的領域(可多選),「環境」(45.1%)最多。此外是「政府間交流」(28.1%)和「民間文化交流」(25.7%),認為應集中在不易發展成外交問題的領域等意見較為突出。
不過,針對中日經濟脫鉤,回答「不應脫鉤」的人佔35.1%,比例最高,但也存在「應脫鉤」(31.6%)和「不好説」(25%)的意見,形成分化。可以看出在支援美國採取強硬態度的同時,對於日本積極進行脫鉤持慎重態度的一面。
此外,支援日本政府推動生産回歸國內的舉措的人達到約6成。今後啟動供應鏈調整的企業有可能增加。
參與此次調查的東京大學的教授川島真指出,「日本企業有必要準備分析中美脫鉤導致的風險和制定應對舉措」,表示「應向海內外表明過度脫鉤對於世界經濟和日本經濟來説並非好事,從而形成共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