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推廣比亞迪車載電池全球再利用

2020/12/29


  中國純電動汽車企業比亞迪(BYD)的二手電池再利用將擴大到全球。伊藤忠等將採購比亞迪回收的二手車載電池,改裝成大型蓄電池,最早2021年度向歐美和亞洲的工廠等銷售。中國佔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的5成,今後二手電池可能出現激增。在電池再利用市場上,預計中國電池的存在感將會不斷提高。

   

  首先比亞迪從中國各地的汽車專賣店等回收比亞迪的巴士和計程車等搭載的自産電池,向中國蓄電池再利用初創企業深圳市普蘭德儲能技術(Shenzhen Pandpower)供貨。伊藤忠將收購普蘭德完成性能檢測的産品,改裝成大型蓄電池進行銷售。

      

    

  伊藤忠開發出了把約160塊車載電池相互連接、裝入20英呎專用貨櫃的蓄電池。總容量約為1000千瓦時,可滿足100個家庭1天所需的電力。價格力爭降至每千瓦時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454元)以下水準。與新的工業用蓄電池相比被認為便宜2~3成以上。

   

  首先面向日本國內工廠作為輔助電源供貨,自2021年4月啟動運用試驗。計劃在確認電池的老化速度等的基礎上,最早2021年度內全面啟動生産。

   

  設想主要用於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輸出調節、沒有電力基礎設施地區的礦山開發、工廠的輔助電源。以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為開端,還將向歐美和日本銷售,目標是開始銷售的5年內實現100億日元的營業收入。

   

  二手電池大增

   

  車載電池的壽命一般被認為是5~8年。由於安全性等原因,需要在電池的剩餘容量降至8成左右時加以更換。另一方面,如果二手車載電池轉用於蓄電池等其他用途,仍然完全可以利用。

      

    

  受到環保政策影響,中國自2010年代中期開始迅速普及純電動汽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的統計顯示,中國淘汰的二手車載電池的容量到2025年將是2020年預估值的12倍,達到4200萬千瓦時。其規模可滿足約500萬個家庭1天的用電量。有分析認為到2025年,中國淘汰的二手車載電池容量將達到歐洲的7倍,日本的42倍,其中約3成為比亞迪製造的電池。

      


       

  要將車載電池的再利用變為穩定的盈利來源,從確保品質等方面出發,需要一定數量的電池供應。伊藤忠表示,「能確保有望盈利的電池數量的市場目前只有中國」。

    

  比亞迪作為車載電池企業排在中國第2位。將對回收的電池進行拆解,推進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同時還將把二手車載電池再利用為蓄電池等,向運營通信基地台的中國鐵塔供應電源用蓄電池。不過,比亞迪的電池再利用業務規模較小,主要限於中國國內。

     

比亞迪的汽車(2020年11月,廣州車展)

   

  加強的環保限制也産生很大影響。中國政府2018年發佈了明確汽車廠商負有回收二手電池責任的政策。比亞迪有必要掌握二手車載電池是否得到適當利用。

   

  把二手電池出售給伊藤忠的深圳市普蘭德儲能技術由比亞迪的原技術人員創立,與比亞迪簽署了長期採購合同。伊藤忠也在2019年與深圳市普蘭德儲能技術開展資本與業務合作。隨著伊藤忠承擔最終銷售工作,電池的可跟蹤性(生産記錄追蹤)也將易於管理。  

    

  推動再生能源普及

    

  對車載電池進行再利用的低價格大型蓄電池成為光伏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普及的關鍵。在全球車載電池市場,目前排在首位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和比亞迪這2家中國企業被認為合計掌握3成左右份額。今後中國製造的二手電池在世界上的存在感或將提高。

        

伊藤忠使用比亞迪的二手車載電池組裝大型蓄電池

          

  另一方面,車載電池的再利用舉措也在全世界推進。除了豐田等開展行動之外,法國雷諾也與三井物産等合作,設立了進行再利用的業務公司。歐洲的純電動汽車銷量目前猛增,將來二手電池也有望增加。如果全球蓄電池的銷售競爭變得激烈,將帶來該行業企業的優勝劣汰。

        

  隨著開展二手車載電池再利用業務的企業增加,預計將出現企業之間的二手電池爭奪戰。日本丸紅與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拜騰(Byton)開展了合作,但後者的資金週轉惡化,今年夏季以後大部分業務被迫停止。日本企業選擇的合作夥伴的不同,或將大幅影響業務的進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安藤健太、川上尚志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