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年輕人對論資排輩説不,大企業紛紛加薪

2022/05/26


       南韓的大型企業中正在發生「加薪骨牌效應」。三星電子在南韓國內的11萬名員工2021年的平均年收入換算成日元達到了144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6萬元),比上年增長13%。在高收益企業中,獎金超過10個月基本工資的情況也不少見。原因是年輕員工對論資排輩工資體系的不滿情緒擴散,對經營方造成壓力。雖然這種加薪動向會使能力主義 進一步滲透,但也有可能導致新興企業招人難和貧富差距擴大。

 

       「招聘時公司承諾會發放與競爭企業(三星)同等的績效工資,為什麼不兌現?」20211月底,大型半導體企業SK海力士的包括管理層在內的全體2.8萬名員工收到了這樣一封郵件。

 

       發件人是入職半導體設計部門第4年的一名男性技術人員。他對當時發放的績效獎金表達了不滿。一位40多歲的員工看了郵件後,與同事悄聲議論道,「估計會被上司狠批一頓」。起初,大多數中層以上的員工都對此反應冷淡。

 

       但年輕員工的反應卻不同。他們通過公司內部員工之間交流資訊的會員制網上論壇「Blind」,表達了共鳴。據悉甚至有人留言稱,「還是去分紅豐厚的三星吧」。

 

       因不滿情緒擴散而産生危機感的SK集團掌門人、會長崔泰源表示,把自己的薪酬上繳公司,以此來安撫員工的情緒。SK海力士社長道歉稱,「沒有和員工進行充分溝通」,並修改了績效工資的計算方式。20221月,該公司向所有員工發放了相當於10個月基本工資的獎金。

 

SK海力士的半導體工廠

 

       以SK海力士的競爭企業三星、大型網路企業NAVER等高收益企業為中心,要求「公平報酬」的年輕人發出呼聲,增加績效獎金的動向也擴大到了其他企業。

 

       對於在被稱為「條件(Spec)競爭」(包括畢業於難考的大學、外語能力強等)的嚴格選拔中脫穎而出、進入了大企業這件事,年輕員工有著一種自豪感。因此,他們堅定地認為,「確定報酬時不看工作成果,而是論資排輩,這種做法不公平」(南韓財閥企業的一名28歲員工)。

 

       在歷史上,南韓企業一直以日本式論資排輩為基礎決定工資制度。在高經濟增長率背景下,南韓人的收入持續增加,過去20年內的工資漲幅為44%,在加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主要國家中處於頂級水準。

 

       不過,隨著南韓經濟增長率下降,行業和企業規模造成的收入差距擴大。南韓牧園大學的教授具訂謨認為,「(南韓)正由統一加薪轉向美國式的績效報酬」。

 

       背景是隨著「對公正敏感、毫不猶豫對報酬表達不滿」(南韓勞動研究院專任研究委員吳桂澤)的年輕員工的意識變化,傳統型工會的存在意義下降。

 

       從最近5年平均年收入的漲幅來看,三星為35%,SK海力士為36%,NAVER86%,而以強硬工會著稱的現代汽車只增長了2%。

 

 

       與半導體、網路及遊戲等高科技産業相比,傳統上工會強勢的汽車和重厚長大産業的盈利能力較差,跟不上加薪浪潮。SK等績效工資增加是管理層應對年輕員工不滿而實現的,工會沒有發揮作用。

 


 

       如果三星及SK等巨大財團搶走了優秀人才,會帶來承擔産業新陳代謝作用的初創企業缺少人才的副作用,有可能降低整體經濟的活力。

 

       此外,如果只有部分企業大幅加薪,也會導致經濟差距擴大。

 

       消除差距在3月的南韓總統大選中也成為一大爭論點。不過,以引進最低收入保障為招牌政策、重視社會保障的執政黨候選人以微弱優勢落敗,而提出「先增長,後分配」的保守派候選人尹錫悅率領的新政權上台。

 

       在隨著全球物價上漲,家庭負擔增加的背景下,如果加薪僅波及大企業,可能會進一步助長南韓社會的貧富差距擴大和分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