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要給工業機器人配上高精度的「眼睛」

2019/08/30


       和人類一起在生産線上工作的協作型機器人的工作場景隨著圖像處理技術的提高而正在擴大。佳能827日宣佈,與世界最大協作型機器人企業丹麥Universal Robots(優傲機器人)展開合作。雙方將利用佳能的圖像識別技術,促使機器人勝任多樣化工作。協作型機器人有助於解決勞動力短缺和調整生産線,需求正在增加。發那科等工業機器人企業也在加快採取行動。

 

       佳能將提供通過監控攝影機等積累的圖像處理系統,優傲將其與自家的協作型機器人結合之後銷售。以往的機器人大多僅在腕部前端安裝圖像感測器,而借助高精度的監控攝影機,可以綜合判斷機器人周邊的資訊。

 

       例如,在擰汽車螺絲的工序,可利用攝像頭的圖像監測漏擰螺絲的部位,進行返工。此前需要在擰螺絲的部位設置多個攝像頭,編寫機器人的控製程序。

 

 

       協作型機器人在生産線上可設置在人的附近,考慮到安全性而降低了作業速度。無需設置安全圍欄,與一般的工業機器人相比,能設在較為狹小的空間內。需要頻繁改變生産線的工廠不斷引進協作型機器人。美國調查公司Insight Partners預測稱,到2025年全球的協作型機器人需求將達到2019年的10倍,約為9000億日元。

 

       優傲是2005年設立的新興企業,2018年的銷售額為2.34億美元。該公司是協作型機器人領域的最大企業,掌握6成份額,累計出貨超過3.7萬台。

 

優傲的機器人基於佳能攝像頭拍攝的資訊而活動(27日,東京都大田區)

 

       佳能的圖像解決方案業務本部副本部長枝窪弘雄針對與優傲的合作介紹稱,「將在機器人上配備像鳥類那樣環顧周圍的眼睛」。將充分利用通過數位相機等積累的、從廣闊範圍識別對象物等的圖像處理技術。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基於伺服電機等的動作準確性和速度等「手」的動作是競爭的核心,但隨著協作型機器人的存在感增強,「眼睛」的性能逐漸成為關鍵。

 

       工業機器人的全球市場規模被認為每年為1.5萬億日元,是日本企業具備較高競爭力的領域。隨著協作型機器人市場擴大,日本大型企業發那科和安川電機與初創企業展開合作,正在強化圖像處理技術。

 

       發那科與2015年展開資本業務合作的人工智慧(AI)開發企業Preferred Networks共同開發了圖像識別技術,最早將在2019年內開始供應配備新技術的機器人。該機器人通過AI識別擰螺母和焊接的狀態。此前存在工廠內的亮度影響識別作業的問題,但通過新的圖像處理技術加以解決。

 

       安川電機也于2017年和從事AI開發的初創企業Cross Compass展開資本業務合作。還成立力爭充分利用AI的子公司,攜手Cross Compass的員工,力爭提高採用AI的圖像識別技術。開發判斷生産出的産品品質的功能,開始向客戶推薦。

 

       在日本的大型製造業企業中,資生堂2017年在化粧品工廠的部分生産線上採用,協作型機器人不斷引進。OKI也自2018年起在ATM的部分工序引進。

 

       目前,協作型機器人尚無法像人類那樣迅速作出判斷,有大型機器人企業表示「提高圖像處理速度等是課題」。不過,電腦的處理速度將持續提高。佳能在物聯網(IoT)領域向德國西門子提供圖像處理技術,正在加強數位相機以外的用途,還主動接觸了優傲。協作型機器人正在創造新的需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福本裕貴,諸富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