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中止國內最大級別煉鋼廠項目

2020/08/12


      越南大型鋼鐵企業華森(Hoa Sen)集團決定中止原計劃在該國南部建設的高爐煉鐵廠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達100億美元,曾是越南最大級別的項目。華森集團判斷認為來自中國等地的低價鋼材進口壓力增大,無望獲得穩定收益。另外,該項目也未能獲得提倡基礎材料國産化的越南政府的扶持。

      

 

      華森集團最近公佈了這一消息。該公司在聲明中稱該項目「已不再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該公司是以生産建築薄鋼板和鋼管為主的越南大型鋼企,已在胡志明市證券交易所上市,擁有約10處鋼鐵加工廠。此次被中止的項目旨在向生産鋼鐵基礎材料的高爐等「上游工序」進軍,於2016年在越南政府的中期計劃中獲得批准。

   

      華森於2017年開始在越南南部的寧順省著手建設工廠,原定於2019年投産。原計劃建設相當於目前産量的約10倍的高爐設備,使最終年産量達到1600萬噸。

   

      中止該項目的原因是東南亞鋼鐵市場存在供給過剩問題。在越南,行業龍頭台灣台塑河靜鋼鐵(Formosa Ha Tinh Steel,FHS)和排名第2的和發集團(Hoa Phat Group)2017年以來先後新建了高爐。

     

 

      世界鋼鐵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越南的粗鋼産量達到2千萬噸,同比上年增加3成,規模是泰國的5倍。越南的産量和消費量均成為東南亞最大。

     

      中國粗鋼産量佔全球比重超過一半,其動向對華森中止高爐煉鐵廠建設項目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為了消除國內生産過剩問題並避免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中國企業緊急轉戰東南亞。中國企業計劃在該地區每年增強4~5千萬噸的産能。中資背景的聯合鋼鐵在馬來西亞建設的該國最大高爐煉鐵廠已於2018年投産。

  


      由於中國企業的攻勢,東亞的熱軋線材價格在2018年以後陷入低迷。依賴進口的越南沒有對熱壓線材設置進口關稅,因此被認為很容易在價格上受到低價進口鋼材的壓力。

   

      東南亞鋼鐵協會(SEAISI)秘書長Yeoh Wee Jin等人認為,目前該地區每年的過剩産能為2千萬噸。如果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鋼鐵企業實施增産計劃,東南亞將出現「最高達到8860萬噸的供求差」,這相當於日本的粗鋼年産量。

    

      熱軋線材是機械及家電等多種産品的基礎材料,越南本來就在這種鋼材上依賴進口。進口量佔該國國內需求的6成左右,其中大部分被認為由中國生産。越南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對立,基於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政府一直在推進基礎材料的國産化。

   

      但是,競爭企業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對越南造成了沉重打擊。2016年台塑河靜鋼鐵的工廠周邊海域發生大規模海洋污染。造成了100多噸魚類大量死亡的環境事故。擔心受到國民批評的越南政府開始採取慎重態度。2017年,越南總理阮春福指示華森重新考慮煉鐵廠建設計劃。

   

      華森董事長Le Phuoc Vu向股東呼籲稱,該項目「有望獲得高額利潤。希望大家不要害怕出現台塑河靜鋼鐵那樣的問題」,但由於越南國內外鋼鐵市場發生急劇變化,華森不得不撤銷原計劃。這一項目也未能得到越南政府的扶持,産業發展面臨彎路。

   

      在部分石油化工産品領域,中國也在推進建設大規模工廠,導致東南亞的市場行情惡化。東南亞國家距離中國很近,因中國企業的供給過剩而處於被動地位的狀況可能會持續下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西智也 越南河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