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麗碳纖維要增産50% 面向燃料電池車

2020/09/23


      東麗將增産面向燃料電池車(FCV)的碳纖維。計劃2020年度內在日美的工廠將面向燃料電池車的碳纖維合計産量比2019年度增加5成。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主力的航空需求低迷的背景下,將推進供應對象的轉變。從碳纖維的全球份額來看,日本企業掌握過半。今後積極進入有望增長的燃料電池車領域的趨勢或將擴大。

  

豐田燃料電池車「未來」的儲氫罐

    

      將增産的是用於燃料電池車搭載的儲氫罐的碳纖維。將在日本愛媛縣和美國的工廠,活用面向飛機的生産線,改為需要更大強度和輕量性的儲氫罐的專用生産線。

    

      東麗在中國和歐美等地獲得多個小型項目的訂單。該公司認為到2023~2024年,企業的全面採用將擴大。據稱,計劃將燃料電池車定位為最優先的投資方向,力爭到2030年度使相關業務的營業收入達到數百億日元規模。

           

 

      東麗還將涉足面向「飛行汽車」的碳纖維。7月,該公司與從事飛機機身開發的德國Lilium簽署了碳纖維的供貨協議。還計劃與多家企業展開合作,東麗相關人士充滿期待地表示「到2025年以後,(飛行汽車)能被確立為一個業務領域」。

  

      面向美國波音的供貨等用於航空宇宙的碳纖維佔東麗營業收入整體的46%,是與風力發電等「工業用」(47%)並列的主要盈利業務。

    

       不過,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旅客需求下滑,全球航空企業決定推遲飛機的交付和取消合同。美國波音7月下旬宣佈下調生産計劃,包括將每月14架的中型飛機「787」的生産到2021年降至6架等。

  

       一方面,大型汽車企業在卡車等商用車領域將碳纖維用於燃料電池車的趨勢正在擴大。德國戴姆勒與瑞典富豪已就燃料電池的開發展開合作。豐田攜手中國企業、本田攜手五十鈴汽車分別在商用車的燃料電池車領域啟動研發。

   

       東麗預測稱,面向儲氫罐的碳纖維市場到2030年前後將達到1500億日元規模。為了應對這種趨勢,將儘快確立生産體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