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麗新技術讓電子標籤成本降至1/5
2020/01/20
日本材料廠商東麗開發出低成本生産IC標籤的技術,把單枚標籤成本降至2日元以下(約合人民幣0.12元),僅為原來的5分之1左右。IC標籤被用於服裝等産品的庫存管理。東麗使用特殊材料直接印刷記錄資訊等的積體電路,可大幅減少生産工序。IC標籤對於物聯網(IoT)來説是重要零部件。標籤價格大幅降低將推動相關服務的普及。
東麗最早將於2022年度進軍IC標籤業務領域。IC標籤內置IC晶片和天線,能夠記錄商品的生産日期和保質期等資訊。具有無線射頻識別(RFID)功能,可使用專用設備無線讀取記錄的資訊。在IC標籤領域,美國艾利丹尼森等歐美企業佔據全球約6成市佔率。日本企業裏,村田製作所和大日本印刷等開展此項業務。
![]() |
東麗開發的低成本IC標籤 |
東麗以高強度碳奈米管為原料,開發出在一定條件下具備導電性的新材料。活用新材料,可以在電路板薄膜上直接印刷和形成作為IC標籤記憶裝置的IC晶片。
以前的IC標籤需嵌入IC晶片等,這些工序導致成本增加。東麗的新技術可以將生産成本降低至5分之1左右。東麗計劃把價格設定在1枚2日元以下,比傳統産品(10~20日元)便宜很多。將面向大型服裝和食品企業等銷售。力爭2020年代後半期使銷售額達到500億日元規模。
據調查機構富士CHIMERA綜研統計,IC標籤等RFID(無線射頻識別)産品的全球市場規模到2022年度將達4090億日元左右,增至2019年度(預期)的1.6倍。
近年來,企業使用IC標籤等感測器實時收集和分析商品資訊等,提高業務效率的行動出現擴大。例如運營「優衣庫」的迅銷活用IC標籤,大幅提高了商品的搬運和檢查效率。
如果價格降低使得使用IC標籤的商品增加,除了企業外,預計還將推動對消費者便利的自助收銀臺等服務的普及。還能成為「動態定價」(根據需求和淡季旺季調整價格)等新零售系統普及的關鍵。
東麗預計,2020年代後半期IC標籤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日元以上。在日本國內,經濟産業省和大型便利店企業提出2025年之前為所有商品安裝IC標籤的構想,預計需求將迅速擴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