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業「輕資産運營」模式生變

2023/03/06


  日本製造業盡可能避免保有庫存的「輕資産運營」模式正在發生變化。2022年10~12月,日本製造業的原材料和儲藏品的庫存達到22萬億日元,增至新冠疫情前的1.5倍。這是因為供應鏈的混亂持續發酵,如果沒有一定的庫存,穩定生産將變得困難。此外,中美對立等世界經濟加速脫鉤也在推動企業調整戰略。

   

  3月2日,日本財務省發佈的2022年10~12月法人企業統計調查顯示,原材料和儲藏品的庫存在全部産業達到30萬億日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與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10~12月相比增加48%。

 

   

  庫存增加顯著的是製造業。汽車及附屬品、資訊通信機械器具增至新冠疫情前的2倍。電氣機械器具增加82%,生産用機械器具增加59%。

    

  相對於製造業的營業收入,原材料和儲藏品庫存所佔的比率達到4.9%,創出1975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存貨(包括産品庫存和半成品庫存在內)比上年同期增長20%,增至63萬億日元,比新冠疫情前增加3成。

    

  不僅是世界經濟減速導致庫存容易增加,還存在企業戰略的結構性變化。以日産汽車為例,截至2022年12月的存貨達到1.7812萬億日元,在1年裏增加39%。該公司副社長坂本秀行表示,「為了應對傳染病的全球大流行等,不得不保有一定的庫存」,暗示出路線的調整。

  

     

  豐田截至2022年12月底的存貨達到4.0341萬億日元,增至2019年12月底的1.6倍。解釋稱原料漲價和匯率的影響突出。豐田的高管強調稱,「準時化(Just In Time)的思維並未改變」,針對風險高的重要零部件,將推進分散採購來源等對策。

    

  村田製作所截至2022年12月的存貨達到5749億日元,比3年前增加了約2500億日元。不僅是智慧手機需求低迷導致電子零部件銷售下滑的影響。該公司的董事南出雅範表示,「隨著應對業務連續性計劃(BCP),提高了適當的庫存水準」。

    

  日本銀行的數據顯示,汽車零部件等「中間産品」的價格漲至新冠疫情前的1.3倍。庫存金額的增加速度高於通貨膨脹率,按實際增速來看,庫存正在增加的可能性很高。

   


      

  庫存風險仍然存在。NEC在2022年4~12月合併財報(國際會計準則)中,把通信業務相關庫存處理為損失。該公司的首席財務官(CFO)藤川修表示,「自2021年夏季前後起戰略性增加庫存,但一部分已成為長期滯留的庫存」。

  

  在傳統上,日本國內製造業為了迅速應對需求的變化,一直盡可能避免保有庫存。這種「輕資産運營」的思維因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而碰壁。

 

為了預防供應鏈混亂的風險,日本製造業企業增加了庫存

       

  SMBC日興證券的丸山義正指出,「庫存週轉時間也日益長期化。目前處於仍在探索對企業來説多少庫存屬於適當水準的階段」。

       

  圍繞尖端技術的中美對立等供應鏈的混亂因素仍在持續發酵。如何保持追求平時效率和應對不測事態的平衡,成為各家企業的重要經營課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