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NTN以「世界最高速」軸承挑戰EV時代

2023/03/21


       日本大型軸承企業NTN開始走向復活。在業績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該公司轉變了以往追求市佔率的「薄利多銷」姿態,進行結構改革。殺手劍是新開發的可提高純電動汽車(EV)性能的最高速軸承。該公司能否憑藉高功能産品彰顯出存在感,同樣在純電動汽車時代確立自己的地位呢?

 

       NTN是與日本精工、捷太格特(JTEKT)並列的日本三大軸承生産商之一。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NTN的合併凈損益為虧損439億日元,虧損幅度創歷史新高。受新冠疫情的影響,NTN的美國工廠停産,日本國內工廠的開工率也因為汽車和工程機械的需求減少而下降。與機械設備等相關的業務計提了290億日元的減損損失。

 

       之後該公司的業績依然低迷。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佔銷售額6成以上的汽車相關業務預計連續4年出現營業虧損。

 

受汽車減産影響, NTN的産量也出現下滑

 

       NTN社長鵜飼英一表示,「業務結構本身是薄利多銷型,儘管利潤很低,也不得不降低價格」。低迷的原因之一是重視擴大份額等規模。該公司的自産比例很高,為了提高工廠開工率,還一直接單生産低盈利産品。

 

       重視本地採

 

       於是,NTN轉換了方針,從採購到生産、銷售的各個環節都要擺脫薄利多銷的商業模式。為了穩定業務環境,強化地産地銷體制,在設有子公司工廠的中國和印度增加了零部件的採購。2018年,NTN在全球範圍內採購本地構件的比例為6成左右,目前已提高到7成。

        

 

       為了提高利潤率,該公司還深入改善了體制。以往為了確保銷售額,汽車用産品經常會降低價格,如今則採取了退出低價産品業務和漲價的措施。因調整價格,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的合併營業利潤增加54億日元,雖然增幅尚小,但預計2022財年調價將促進利潤增加347億日元。

 

       通過一系列結構改革打好基礎之後,NTN做好準備要向市場投放為純電動汽車開發的、據悉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新款軸承。

 

       軸承與半導體並稱為「工業糧食」。軸承的作用是支撐汽車及家電等的內部旋轉,使機器順暢運轉。汽車領域正在開發的純電動汽車的性能需要提高。

 


       軸承最重視的要素之一是旋轉速度。原因在於,純電動汽車需要延長續航距離和提高電力效率,因此要求驅動裝置實現小型化和輕量化。在此情況下,馬達需要提高速度,附帶的軸承也必須具備可承受高速旋轉的性能。另一方面,之前一直存在軸承高速旋轉時發熱和強大的離心力導致軸承內零部件損壞的課題。

 

       為了使軸承實現高速旋轉,NTN在2015年之前就全面著手開發。著眼於用來使軸承內部滾珠保持一定位置的「保持器」的材料,開發出了使用高剛性樹脂的産品。還改進了容納滾珠的溝槽的設計等,減少了多餘摩擦,抑制了發熱現象。通過這樣的研究,2022年,該公司使代表旋轉性能(旋轉速度乘以內徑)的「dmn值」達到了世界最高的220萬。

 

 

       純電動為東風

 

       對軸承製造商來説,純電動汽車的普及一般被視為逆風。汽油車使用約100~150個軸承,而純電動汽車沒有引擎和變速箱,因此使用的軸承數量減少到三分之二左右。

 

       不過,在NTN的汽車零部件銷售額中,佔比8成的是輪胎周邊零部件,而不是引擎周邊零部件。在支撐輪胎旋轉的「輪轂軸承(hub bearing)」方面,該公司的份額位居全球第一,將引擎或馬達的動力傳遞給輪胎的「驅動軸(Drive Shaft)」方面,該公司的份額位居世界第二。

 

       鵜飼社長表示,「雖然汽車向電動化發展,但NTN的主力軸承的種類不會減少,單價反而會上升,這是商機」。這些零部件在純電動汽車上的使用數量不會減少。另一方面,該公司需要推出功能和盈利性高的産品,比如提高向輪胎傳遞動力的效率等。據悉,從NTN零部件的平均每輛車的單價來看,四輪驅動的純電動汽車比汽油車高4成左右。

 

       到2024年秋季前後,該公司的和歌山工廠和三重製作所將把面向純電動汽車核心構件「eAxle」(集馬達、逆變器、減速器等於一體)等的産能增強兩成。用於汽油車等的原有産品的生産業務正在從日本的工廠陸續轉移到台灣的關聯公司,多出來的産能將用於製造純電動汽車用産品等。

 

       在NTN的輪轂軸承等汽車零部件中,純電動汽車用産品的比例目前為5%左右,預計到2028年度前後將達到2成左右。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公司分析師佐佐木翼表示,「(NTN)重視利潤率的方針和汽車純電動化帶來的外部環境十分契合」。

 

       如今,環境正在發生轉變,需要比拼的是高功能産品而不是價格,保持技術實力、改善收益結構可以説是實現增長的條件。

 

       日本經濟(中文版:日中文網)中村信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