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企火箭再失敗 仍雄心不減
2018/07/02
6月30日晨,日本新創企業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發射觀測火箭「MOMO」2號失敗。火箭剛剛升空就墜毀燃燒,所幸無人受傷。目前全球各國的新創企業正在加速火箭開發。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公司希望第一個將日本民間單獨開發的火箭送上太空。
![]() |
「MOMO」 2號觀測火箭墜毀燃燒(6月30日晨,北海道大樹町) |
MOMO 2號火箭全長10米,重約1噸,目標是到達高度100千米的太空,火箭淩晨5點30分從北海道大樹町的設施發射升空。上升20米左右後引擎停止燃燒,墜毀到地面,燃起巨大火柱。
2017年7月發射的MOMO 1號升到了約20千米的高度,但飛行過程中箭體破損,未能抵達太空。MOMO 2號改進了控制箭體姿態的機構。原來預定2018年4月發射,但發射前發現存在因設計失誤引發的故障,進行了延期。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公司的社長稻川貴大在記者會上解釋稱,「明顯失敗,目前還無法確定原因,主引擎有可能存在故障」,並表示「將查明原因,希望給MOMO 3號等提供幫助」,顯示出繼續挑戰的決心。
參與創建該公司的實業家堀江貴文表示,「火箭領域能跨越(從研發到商業化)‘死亡谷(Death Valley)’的企業只有美國Space X。希望我們也能實現跨越」。
圍繞小型火箭,以美國和中國為中心,正由新創企業來推進開發。
準備繼續開發後續機型
在與中美新興企業的開發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發射失敗造成嚴重打擊。但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公司顯示出繼續挑戰MOMO 3號的決心。其背景是超小型火箭有很大的發射需求。
![]() |
「MOMO」 2號觀測火箭發射失敗(6月30日晨,北海道大樹町) |
根據美國調查公司SpaceWorks的預測,2023年全球將發射460顆超小型衛星,是2016年4.6倍。拍攝衛星照片用於農業、漁業、資源勘探的需求正在急劇增長。
預計各國將採用小型火箭發射超小型衛星。發射大型火箭的成本超過數十億日元,而長度10米左右的小型火箭如果實現商業化,每次的發射成本可控制在數千萬日元。在海外企業當中,美國的Rocket Lab和中國的重慶零壹空間航太科技已經成功發射小型火箭。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在日本企業當中處於領先位置,但面臨著開發資金的問題。美國Rocket Lab在2017年籌集到1.48億美元,零壹空間也從中國國內的大型基金獲得5億元注資。相比之下,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只能從當地基金和事業公司得到數千萬日元規模的資金支援。
「火箭科學總是伴隨著失敗。下次不會失敗」,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的相關人員顯得很自信。但如果連續失敗,事業公司和基金就會對是否提供資金猶豫不決。該公司社長稻川貴大在6月3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要繼續開發MOMO 3號,但發射時間未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