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食品即將到來

2019/03/15


     可以高精度改變動植物遺傳基因的「基因編輯」目前已開始應用於食品領域。美國孟山都公司(Monsanto)等全球知名企業正式進行農作物的改良。在日本,大學旗下初創企業也在努力實現蕃茄的商品化。預計基因編輯僅相關技術到2025年市場規模就將達到1萬億日元。在食品領域可通過不同於傳統基因改造的方式來實現品種改良,這種安全性受到關注。

 

     「在發揮我們所積累的研究成果方面,基因編輯非常有效」,日本的品種改良專家、筑波大學生命循環系統教授江面浩這樣説。江面浩教授研究的是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開發營養倍增的蕃茄。

  

  在醫療領域先行,不同於基因改造

   

      新品種蕃茄的氨基酸「GABA」含量是普通蕃茄的約15倍,該成分具有抑制血壓上升、減輕壓力的效果。目前在日本添加GABA的點心和乳飲料深受歡迎,江面教授認為,「在消費者健康意識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會有很大需求」。

 

經過基因編輯的蕃茄(筑波大學江面浩教授提供圖片)

 

      2018年4月,與江面教授合作的種苗企業PIONEER ECOSCIENCE設立了負責生産銷售這種蕃茄種子的SUNATEC SEED。完成實證實驗等之後,快的話將於2019年實現商品化,計劃銷售給種植農戶。

  

     基因編輯被稱為夢一樣的生物技術,備受全球矚目。以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植物為對象,切斷部分遺傳基因等對其進行改變。可以具備預期的性狀和功能。據市場調查公司介紹,基因編輯的全球市場規模以醫療領域為中心,2019年為3500億日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萬億日元。

 

     至今改良傳統的穀物品種並推廣到全球的是採用的基因改造技術,將外部基因植入對象作物,發生突然變異,具有增産、抗蟲害的特點。

   

     不過,植入外部基因的方法被認為不安全,這種觀點根深蒂固。在對食品安全關注度較高的日本,基因改造的蔬菜和水果等很難普及。

 


   

      相比之下,基因編輯原則上只是改變對象作物本身的遺傳基因,被認為安全性較高。可以減少基因改良的時間和成本。基因重組等需要專家們較高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但基因編輯技術,就連學生也可輕鬆理解,操作簡單。

 

     瞄準基因編輯的創新性,海外大型企業紛紛著手使其實現實用化。美國杜邦旗下子公司利用基因編輯開發出了高産玉米。通過室外栽培實驗等,目標是在數年內實現商品化。

 

  

  

      孟山都也於2016年和開發出基因編輯代表性技術「CRISPR-Cas9」的研究機構之一美國Broad研究所展開合作。2018年向農業領域潛力較大的初創企業美國Pairwise出資1.25億美元,共同推進大豆及小麥等的研究。

 

      日本方面,KANEKA於2018年春季與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聯手,開發出了可短時間內進行小麥品種改良的基因編輯技術。不過,在食品領域的動作與歐美企業相比還十分有限。日本一位相關人士表示,「種苗和食品廠商中對此較為關心的企業有很多,但還只是處於收集資訊的階段」。

  

    最早將於年內在店舖銷售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考慮到基因編輯的影響力,正加緊應對。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專門部門會議1月匯總報告稱,關於基因編輯食品,有一部分還未進行安全性檢查,登記後方可銷售。日本計劃3月制定規則,最早將於年內允許銷售基因編輯食品。

   

     在美國,農業部於2018年3月宣佈了不限制使用基因編輯進行品種改良的方針,但歐洲明顯採取慎重態度,各國應對方式大不相同。

  

     基因編輯為最尖端技術,才剛剛開始實現實用化,還存在很多未知的情況。基因編輯後的食品要想在市場上流通,包括其安全性在內,需要獲得廣大消費者的理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河野祥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