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時代(上)誰是取代鋰的新主角?
2022/05/05
隨著地球變暖威脅的迫近,全球下決心在2050年之前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純電動汽車(EV)和家庭生活將積極使用替代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這就需要大量的蓄電池。不過,就算擁有性能卓越的鋰離子電池,也難以高枕無憂。因為即便鋰電池是蓄電池的「王者」,在存儲電力的容量和價格方面也日趨面臨極限。2030~2040年,全球被認為將迎來「電池時代」,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策劃了一組這一時代主角的新一代電池的研發進展。
![]() |
日本九州大學將開發採用氟、氯和溴的電池(圖由該大學提供) |
「存儲電力的容量超過鋰」,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對於新主角的亮相充滿期待。
新型電池産生電力的離子採用與鋰不同的氟。因此被稱為氟化物離子電池。
氟因牙膏而被人們熟知,3個氟原子和鐵結合,首先製成電極。蓄電容量為每克579毫安培時。如果製成電池,容量有望達到鋰離子電池的3倍。這可以讓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距離延長,如果維持電池的大小不變,還有望讓純電動汽車價格降低2成。
容量之所以迅速增加,是因為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的氟化物離子能通過電線同時獲得3個電子。接近於一次性搬運和儲存多件貨物的情形。相反,鋰離子能攜帶的電子僅為1個。
除此以外,據稱氯和溴也很有潛力。3個離子分別與鉍離子結合之後,同樣能使電子移動。相關研究已獲得日本新能源産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的支援。
![]() |
據日本地球環境産業技術研究機構(RITE)統計,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社會的電動化不可或缺。至少需要累計達到最高100萬億瓦時的蓄電池。
既屬於出行手段又為家庭供電的純電動汽車是相關對策的象徵。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的統計顯示,純電動汽車等的全球銷量到2030年將達到5026萬輛,增至2020年的9倍。
如果純電動汽車的價格降至約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07萬元),將成為普及的東風。一方面,電池價格低於每千瓦時約5千日元(約合人民幣253元)被視為理想狀態。美國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F)統計顯示,鋰離子電池的價格2021年為132美元,相比2010年降至9分之1,但仍然偏貴。今後由於會朝著自動駕駛等方向發展,耗電量也將不斷增加。
在電池需要革新的背景下,鋰離子電池的出色之處也得到再認識。佔重量近一半的正極使用最輕的金屬鋰等進行製造。容量也高於以前的鉛和鎳氫電池。
鋰電池從1994年的每升235瓦時發展到約700瓦時,隨後也並未停下提高性能的步伐。現在甚至能承受約4千次充放電。2019年,鋰電池的開發功績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可以稱得上是蓄電池的「王者」。
但是,性能卓越的鋰電池也在向極限靠近。其性能已經逼近每升800瓦時的上限。
日産汽車的純電動汽車採用的62千瓦時鋰離子電池可在約4天裏滿足每天使用12千瓦時的家庭的電力需求。但是,任何人都想希望擁有價格更加低廉的大容量電池。因此,不可能一直依賴鋰。
![]() |
日本同志社大學教授盛滿正嗣正在討論利用鋅開發新電池,尋求達到每升800瓦時以上。傳導離子的電解液採用水,「每千瓦時數千~1萬日元也變為可能」。據稱,目前已看到防止短路的頭緒,希望到2025年前後製造出電池。
東京理科大學的教授駒場慎一等人力爭開發採用鉀離子的電池。目標是3千次充放電。而西班牙的巴塞隆納材料科學研究所等關注的是鈣。在低於此前的100攝氏度運作的電極的製造已有眉目。
有觀點認為,新電池的開發只採用尋常的方法可能行不通。以氟化物離子電池為例,要加快弄清使用中容量減少的原因。還需要尋找最佳的電極材料。其他電池也是一樣,在生産工序等方面還存在很多課題。
![]() |
鉀(K)離子電池的複製品(圖由東京理科大學提供) |
不過,科學家之所以對元素的探索傾注熱情,是因為元素的差異會令電池性能明顯改變,猶如彗星般突然問世的電池一直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社會和文明。
在義大利的伏特于1800年前後發明新電池之後,在現代,鎳鎘和鎳氫等電池得到普及。1991年,鋰離子電池才終於問世。
專家認為「到2030~2040年有可能發生新一代電池的代際更替」。盛滿教授指出「電池的成本和資源量將影響元素的選擇」。鋰電池仍然會被繼續使用,可能根據用途而形成分棲共存的情況。
今後哪種元素坐上主角的寶座?哪種電池將會普及?或許只有化學教科書上司空見慣的元素週期表才知道真正的答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草鹽拓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