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2025年要實現用公路為行駛中EV無線充電

2022/09/20


      日本建築商大林組將攜手汽車零部件大企業電裝(Denso)開發通過公路為行駛中的純電動汽車(EV)無線供電的技術。力爭2025年之前實現實用化。雖然純電動汽車正在普及,但供電網的充實已成為課題。如果能構建基於公路的純電動汽車供電基礎設施,將加速純電動汽車的普及。

    

      將利用被稱為「磁場耦合方式」的模式,使電流從電源流經埋入公路的線圈,産生磁場,從公路上方駛過的純電動汽車嵌入的線圈也將産生電流。通過大林組的纖維增強混凝土提高鋪裝的耐久性,將線圈埋入較淺的地下,提高供電效率。電裝可提高線圈與電源的性能。

 

 

      該項目已開始在大林組的技術研究所(東京都清瀨市)啟動驗證試驗。在將線圈不間斷埋入公路之際,達到了小型純電動汽車以時速15公里半永久行駛的水準。設想應用於24小時行駛的無人巴士等。借助對純電動汽車的逐步供電,有可能無需搭載大型電池也能延長續航距離。

 

      由於在公路路面的鋪裝之下設置線圈,將發生輸電損耗,與基於電線連接等的傳統供電方法相比,效率將下降。而在設置供電設備的工程費用等方面,預計成本也將增加,將為今後推進實用化而梳理課題。

 

      2022年度內在研究所佔地內的私有道路上收集數據,驗證在實際公路上運用之際的供電效率和鋪裝的耐久性能等。

    

對於實現在純電動汽車行駛時供電的公路鋪裝系統等,大林組已啟動實證試驗(位於東京都清瀨市的大林組技術研究所)

 

      大林組還與古河電氣工業展開合作。力爭在公路側溝鋪設電線和網路電纜,構建用於純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的電力與通信基礎設施網路。    


      純電動汽車供電基礎設施採用無線技術

  

      對於純電動汽車(EV)的普及,消除在行駛期間電池電量耗盡的隱憂的供電基礎設施建設變得不可或缺。不過,調查公司富士經濟(位於東京中央區)統計顯示,普通充電器和快速充電器等傳統供電基礎設施的日本國內引進數量截至2021年僅為約37000臺。被中國(約135萬台)和美國(約10萬台)遠遠甩在後面。日本提出的目標是,將公共充電樁到2030年增至15萬台,達到截至20223月底的約5倍。

      如果停車和行駛時的無線供電得以普及,純電動汽車就無需搭載大容量電池。有分析認為,這還有助於純電動汽車的小型化和成本削減。

 

      圍繞對行駛中純電動汽車的無線供電,東京大學和普利司通等正通過産學合作開展研究。而在日本以外國家,以色列的ElectReon正在推進驗證試驗。據富士經濟估算,17個主要國家的純電動汽車配備的非接觸充電設備到2035年達到約490萬個,激增至2021年的約420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