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企ispace力爭2024年再次挑戰登月

2023/04/27


       日本初創企業ispace在全球民企中首次挑戰登月,但其登月艙426日著陸失敗。雖然日本企業的登月業務未能成功啟動,但宇宙開發本就經常會遭遇失敗。ispace正在收集著陸前的數據,將以失敗為動力,以民企特有的速度感,力爭2024年重新挑戰。

 

       「我們作為民營業務而擁有客戶,辜負了客戶的期望,感覺很遺憾ispace首席技術官(CTO)氏家亮作為技術負責人主導登月,在426日的記者會上流露出不甘心之情。

 

       由於著陸失敗,在426日的東京股票市場上,ispace股遭到拋售,跌至1590日元,比上個交易日下跌400日元(20%),處於跌停水準。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袴田武史表示:也存在沒有做好的地方,今後也將充分(向投資者)説明

 

       關於失敗原因,氏家亮認為高度的測量存在誤差ispace的登月艙原計劃朝著月球噴射燃料,充分減速後軟著陸。不過,登月艙的感測器得到的高度資訊與實際高度存在偏差。很可能是因此而發生燃料在著陸前耗盡的情況,登月艙迅速下降並墜毀在月球上。

 

ispace的月球探測車和著陸艙模型(25日,東京都江東區)

 

       著陸到距離地球約38萬公里的月球並不容易。過去取得成功的只有前蘇聯、美國、中國三個國家。近年,2019年以色列民間團體、印度國家機構均遭遇失敗。ispace雖然沒能成功著陸,但也完成了很多目標。

 

       該公司設定了10個目標,包括從準備到在月球上穩定運作的過程,實際完成了進入前往月球的軌道、在太空穩定飛行一個月、進入繞月軌道等8個目標。CEO袴田武史説:在民間企業中,只有我們一家獲得了從開始到即將著陸前的數據

 

著陸艙在太空中飛行的示意圖(©ispace)

 


      該公司將繼續保留2024年和2025年登月的計劃。面臨的課題是籌資,ispace的首席財務官(CFO)野崎順平426日強調:可以通過上市時的融資和本財年的銷售計劃而維持一定程度的資金。不過,開發資金超過預期時也會考慮追加增資。

 

       ispace預計2023財年(截至20243月)的合併最終損益為虧損78億日元(2022財年預計虧損112億日元)。著陸艙的開發及火箭發射費用支出資金巨大,預計當前會繼續虧損。

 

       日本關注月面業務的企業達到100多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也計劃8月以後投放要著陸月球的探測器,但搭載探測器的火箭「H2A」受新一代火箭「H3」失敗的影響,前景也不明朗。

 

       如果日本的行動停滯,在探月競爭中有可能落後於美國和中國。為了在世界宇宙開發競爭中再次顯示存在感,也需要徹底查明失敗原因並加以改進,儘快再次挑戰。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添亮甫、細田琢朗、川原聰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