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風潮給全球食品業帶來變化
2019/07/18
全球正在掀起「少吃肉」的浪潮。由於健康意識而不吃肉的人不斷增加,以大豆等為原料的「植物肉」興起。全球大型食品企業雀巢和聯合利華也涉足這一領域,植物肉的味道和外觀都不斷接近真正的肉。在年輕人比較關注社會問題的歐洲,對飼料導致地球變暖的擔憂是遠離肉類的根源。承擔未來消費的千禧一代的偏好變化正在推動大企業採取行動。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面向完全不吃肉、蛋和乳製品等動物食品的純素食主義者的定期活動總是人山人海。「你覺得養牛需要多少草?你也應該成為純素食主義者」,5月上旬,一名銷售採用植物肉的熱狗的女性這樣表示。
![]() |
布拉格的素食活動現場(5月) |
走進歐洲的餐飲店,功能表中可以説肯定會有面向純素食主義者和素食主義者的「V」標識。在歐美的消費者中,純素食主義者正在增加,原因不僅僅是健康意識,還在於對食肉給地球變暖帶來負面影響的擔憂。
甲烷的溫室效應更大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顯示,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有14.5%源自畜産業。英國巴克萊銀行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以甲烷形式被排放的)牛的打嗝兒給氣候帶來的打擊比汽車更大」。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約25倍。
大企業也沒有忽視消費者偏好的變化。瑞士的雀巢今年春季在歐洲開始銷售以大豆和小麥為原料的植物肉漢堡。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馬克·施耐德(Mark Schneider)表示,「植物肉的未來比肉類更加光明」,準備出售加工香腸和火腿等肉製品的現有品牌。該公司力爭到2029年之前在源自植物的食品業務領域實現10億美元以上銷售額。
英荷聯合利華2018年底宣佈收購荷蘭的食品銷售公司The Vegetarian Butcher。目前向全球4000多家超市和餐廳銷售採用大豆和洋蔥的牛肉味「肉餅」等。
關於植物肉的研究在1970年代全面啟動。起初是面向素食主義者慢慢推進開發,味道和口感都與真正的肉相去甚遠,但後來初創企業的技術創新已開始改變這種情況。
味道和外觀都接近肉類
「如果不説,會以為是真正的肉。似乎對健康有好處」,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熱門餐飲店「The Hamburger Foundation」,吃完植物肉漢堡的30多歲女性驚訝地表示。
漢堡肉餅的供應商是2009年成立的美國初創企業Beyond Meat。肉餅以豌豆為主要原料,配合氨基酸和礦物質,該公司CEO伊桑·布朗(Ethan Brown)表示,「現在70%再現(真正的肉),最終力爭完全再現」。該公司5月在納斯達克上市,最近的股價漲至發行價的6倍以上,總市值超過100億美元。
![]() |
採用Beyond Meat肉餅製成的漢堡 |
與Beyond Meat展開激烈競爭的是2011年成立的美國Impossible Foods。該公司的約100名生物專業研究人員將材料研究到分子級別。自4月起,向美國大型連鎖店漢堡王供應肉餅。
據調查公司Zion Market Research預計,全球植物肉市場規模到2025年將達到212億美元,擴大至2018年的1.8倍。與2019年超過1萬億美元的肉類加工市場相比,植物肉市場仍然很小,但增長勢頭強勁。少吃肉的浪潮也湧向美國,關注社會問題的千禧一代在社交網站上積極發文稱,植物肉「幾乎就是真正的肉」「不油膩」。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人,據聯合國的調查,肉類産量需要增至2010年的1.7倍。在IT走在前列的以色列,通過細胞培養來生産肉的「培養肉」開發也很活躍。「替代性肉類」也作為解決食品需求增加和氣候變化問題的王牌而日趨受到期待。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倫太郎 日內瓦,佐竹實 倫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