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中國門市數超過日本
2020/10/10
運營「優衣庫」的日本迅銷的中國業務存在感不斷增強。因中國的新冠疫情基本平息,重新大量開設門市,「優衣庫」門市數量(直營)首次反超日本。優衣庫在中國率先採用了電子商務(EC)與實體店相融合的模式,為日本國內業務提供了參考。雖然中國市場是迅銷發展的原動力,但仍需關注外交對立等帶來的集中風險。
「中國有13億人口,估計能開3000家門市吧」,迅銷會長兼社長柳井正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表示將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市。
8月底的中國門市數量達到767家,首次超過日本國內的直營店(764家)。5月底時為745家,但6月以後中國的疫情基本平息,迅銷以月均7家店的速度將門市網路擴大到了地方城市。而優衣庫在2015年8月底在中國只有387家店,5年內數量翻了一倍。
![]() |
9月底優衣庫門市數量增至782家。如果算上加盟連鎖店(FC)的話,日本國內(814家店)的門市數量仍佔據優勢,但中國和日本的門市總數很可能最早於2020年內出現逆轉。與其他海外國家不同,優衣庫在中國非常警惕反日風險,不使用片假名的LOGO。
在銷售額方面,2019財年(截至2019年8月)日本國內的優衣庫為8729億日元,在總體中佔比超過3成。包括香港和台灣在內的華人圈為5025億日元,佔比2成,仍不及日本。但華人圈的增長能力突出。在2019財年之前的3年裏,迅銷的華人圈銷售額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達到15%。這一增速是日本國內(3%)的5倍,如果保持這一速度的話,預計2024財年(截至2024年8月)中國和日本的銷售額也會發生逆轉。
日本的産業在全球化方面走在前面的是汽車等製造業,海外銷售額經常超過日本國內。而在內需型的服裝行業,銷售額發生逆轉的情況較為罕見。2019財年,包括中國在內的迅銷海外銷售額超過日本國內。隨著在中國開設門市的步伐加快,日本國內外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中國也是對迅銷業績貢獻最大的市場。2019財年華人圈的銷售額營業利潤率為17.7%,高於日本國內(11.7%)。其原因是「品牌形象比日本還高」(日本一家證券公司),高價位商品也十分暢銷。
中國擁有大量網民,電商滲透度很高。迅銷在2019財年銷售額中,電商所佔比例約為20%,高於日本(約10%)。儘管如此,該公司仍在加快開設門市的步伐,這是因為迅銷重視的電商與實體店融合比日本進展快。柳井正會長表示,「中國的電商和支付系統發展很快。如果能將電商和現有門市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銷售額完全可以達到2萬億日元」。
電商與實體店的融合是迅銷提出的「資訊製造零售業」的基礎。迅銷利用商品附帶的IC標籤和電商購買數據從世界各地收集暢銷商品的資訊。再結合各地的天氣和市場動向,運用人工智慧(AI)等技術進行分析。將銷售數據運用到商品企劃、生産、物流等方面,目標是形成一種模式,快速有效地生産出顧客需要的服裝。
在中國,實體店不單純只是收集數據的據點,還與電商庫存管理和銷售情況實現了聯動。接到網購訂單時,會將門市的庫存包裝起來,交給前來取貨的顧客。比起另外設置物流網店,配送等的效率更高。
日本國內的優衣庫網購商品全部從電商專用倉庫發貨,實體店和網路並未實現聯動。德國羅蘭·貝格諮詢公司(Roland Berger)日本法人的合夥人福田稔指出:「日本有非常完善的門市網路。中國沒有這樣的遺産,因此更容易推進數位化」。
![]() |
優衣庫的上海旗艦店 |
從全球來看,優衣庫的商品從企劃到生産、銷售,交貨週期(Lead Time)在過去為1年左右,目前已開始縮短。要進一步縮短這一週期,估計需要引進中國模式。不少人讚賞中國門市使用社交網站(SNS)向顧客進行宣傳的銷售方式。
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越來越高。據英國歐睿資訊諮詢(Euromonitor)公司介紹,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的中國服裝市場規模將同比萎縮11%,降至2825億美元,但受到的打擊要比美國(下滑19%)等國家輕微。到2024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456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22%,增速將超過美國(17%)和世界水準(17%)。
但對迅銷來説,過度依賴中國也會帶來風險。2012年因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問題,中日兩國的緊張關係加劇,近半數中國門市被迫停業。如果對中國的依賴加劇的話,政治性對立導致商業活動受到衝擊的風險也會增加。
柳井正會長也認為,「不能向中國一面倒,保持平衡很重要」。要達到服裝銷售額排名第一的目標,在全球推廣實體店與電商相融合的模式,需要考慮過於集中中國的風險來制定開店戰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