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賣送餐員超4萬,在改變餐飲業

2020/11/09


      外賣配送服務已經開始改變日本餐飲業的原有局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調查顯示,日本主要外賣配送服務平臺的送餐員已達到4萬人。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很多餐飲店不得不削減從業人員,在此背景下,外賣送餐成為了新的就業接收方。在日本,最近還出現了只設置廚房,提供多種類型餐飲配送的新服務。將實體店舖作為雇用和服務基礎的日本現有餐飲業模式正迎來轉折點。

     

在亞洲開展業務的外賣配送服務平臺foodpanda也已進駐日本

      

      除Uber Eats和「出前館」兩大平臺外,menu和運營送餐服務「Chompy」的SYN等初創企業也在今年涉足日本外賣配送服務。9月,德國同行業的大型企業外賣超人(Delivery Hero)也以foodpanda的服務名進駐日本市場。

  

      在日本,從事外賣配送的送餐員並非全職,而是主要利用空閒的時間,以「個人事業主」(相當於個體戶或自營業者)的形式參與,也有人同時在多家服務平臺註冊並從事服務。配送員註冊人數較多的是menu,達到3萬5千人(截至8月)。出前館為6千人(截至9月),Chompy 也有1千人(同上),包括同時註冊多個平臺的人員在內,送餐員總計達到4萬2千人。

  

      由於Uber Eats和foodpanda並未公開送餐員人數,所以實際總人數預計更多。隨著日本外賣配送服務市場的擴大,預計今後送餐員也將增加。

   

      日本各平臺的加盟店舖數也總計超過11萬家,其中加盟Uber的店舖較多,達到 6萬3千家,「出前館」旗下的店舖也超過3萬家。

  

      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的餐飲業經營狀況嚴峻,不斷有店舖倒閉或削減從業人員。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與新冠疫情有關的解雇或因雇用方不續約而被終止雇用的人數截至9月25日估計達到約6萬人。其中,餐飲業佔到約17%的1萬人。外賣配送服務則成為了這些人員的就業接收方。Uber Eats Japan指出「新冠疫情後,來自原來餐飲業的從業者有所增加」。

    

      有效利用統一的食材

   

      外賣配送的急劇擴大開始改變過去以店內飲食為主流的日本餐飲業模式。由主打「丸龜製麵」的TORIDOLL控股出資的「Ghost restaurant研究所」線上上運營了12個不同的「虛擬餐廳」。烹飪菜品的廚房設施只有1處,專用終端收到訂單的通知後,工作人員將分別製作面向不同「餐廳」的菜品,然後由送餐員配送至訂餐客人處。

  


 

      通過有效利用統一的食材,還達到了壓縮餐飲業原本負擔較重的原材料成本的效果。TORIDOLL計劃年內將旗下品牌增加到約20個。在美國,由餐飲店統一進貨食材,然後在中央廚房製作外賣配送專用商品的模式也在普及。「出前館」也計劃11月在日本東京都內新設配備外賣配送中央廚房的基地。

          

    

      勞動環境存在課題

          

      另一方面,在日本,隨著外賣送餐員的急劇增加,工資水準低等勞動環境差的問題也逐步浮現。據由Uber Eats送餐員組建的勞動組合Uber Eats Union 介紹,送餐員送一次外賣得到的報酬為500~600日元(約合人民幣32~38元)左右。換算成時薪的話,大約每小時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63元)左右。但是也有意見指出「有時候一個小時也等不到一個訂單,所以(收入)並不夠」(鈴木堅登·副執行委員長)。

  

      雖然Uber Eats japan表示「也有人可達到年收1千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3萬元)」,但一般被認為年收大約為200~3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19萬元)。因為是按勞分酬,所以許多送餐員也無法獲得穩定的收入。另外,由於屬於「個人事業主」,所以發生事故時也無法獲得補償等,安全保障體系的不充分也成為從業人員的包袱。

  

      日本食品服務協會的數據顯示,3月到8月,日本國內的餐飲業的營業額同比維持著15%~40%的降幅。主要的100家企業旗下的店舖中,已有超過1000家決定停業,今後相關人員從餐飲業轉向在外賣配送行業尋找就業機會的可能性也將提高。為了使可以創造新價值的商業環境在日本餐飲業界形成氣候,改善送餐員的待遇等完善勞動環境的工作將不可或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栗本優、井上航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