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難確保,日企從中國採購受影響
2021/03/05
由於新冠疫情,海上貨櫃的流動停滯,對日本關西地區的廠商從中國等地採購商品産生影響。不少日本企業的進口成本上升至平時的2倍以上。由於「宅家需求」而暢銷的日本家電廠商不得不採取應對措施,提前預約幾週後的貨櫃船,或者調整運輸路線。
![]() |
海上貨櫃滯留,來自中國的進口成本上升(大阪夢洲) |
「運費上漲的幅度令人吃驚」,日本中型家電企業Life on Products社長今井正史毫不掩飾自己的驚訝。該公司從中國進口銷售烹飪家電等,據悉2020年12月以後,進入大阪港的貨櫃的運費是平時的2倍以上。
儘管如此,消費者對家電的需求強勁,雖然運費昂貴,Life on Products也優先確保商品。以往是在運輸日期的1周前預約貨櫃,現在改為提前3周以上。
日本的電腦週邊設備企業ELECOM以運輸時間延遲為前提,把中國工廠的發貨時間提前了兩周。在中國生産家電的LITHON將商品運到中國國內貨櫃數量有剩餘的港口進行裝運。儘管這會導致陸路運輸費用增加,但LITHON認為別無他法,産品的銷量彌補了成本的增加。
大阪海關的數據顯示,按金額(速報值)計算,2020年亞洲發往大阪港的進口占總體的84%。東京港的這一比例為70%,橫濱港為54%,日本關西企業與亞洲地區的關係更為密切,容易直接受到中國等亞洲發往日本的運費上漲的影響。
日本中小企業中目前有很多企業為貨櫃短缺而苦惱,而大企業所受影響有限,從事材料和服裝等業務的日本企業「郡是」表示「雖然有延遲,但能確保貨櫃」。日本的大企業因長期確保大量貨櫃,不容易受到運費變化的影響。
日本的海運相關企業也不得不應對貨櫃緊缺的局面。住友倉庫為了保證到達日本的貨櫃能立刻返回,呼籲客戶企業儘快提貨。住友倉庫的海運子公司將部分貨物堆放在船內的普通貨物倉。
供求緊張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在歐美的港口,封城導致貨物裝卸推遲,來自亞洲地區等的貨櫃滯留在當地。另外,因為日本-亞洲線「利潤空間比較小」(日本一家物流企業),貨櫃都流向了賺錢的亞洲-歐美線。
日本海事中心的數據顯示,2021年1月從上海發往日本(橫濱港)的40英呎貨櫃運費同比上漲了5成。一家物流企業表示「中國春節已過完,但現在情況仍然沒有很大變化」。
日本海事中心的研究員後藤洋政指出「4~6月,貨櫃有可能繼續短缺」。這也有可能導致日本的日用品等物價上漲,今後影響有可能繼續擴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平嶋健人、金岡弘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