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國將美國大豆「倒賣」到中國?

2018/11/15


       由於中國啟動對美反制關稅,大豆的世界貿易版圖發生了變化。觀察統計數據可以發現,美國産大豆對最大供給目的地中國的出口銳減,另一方面,對東南亞、中南美和歐洲的出口正在增加。但是,圍繞大豆的中美相互依賴是否已完全瓦解?但在市場上讓有很多猜測,認為中國可能最終依然在相當程度上依賴美國産大豆。

 

 

       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每年逾1億噸。對美國來説,中國曾是佔到出口6成的銷售市場。然而中美貿易戰顛覆了這一關係。7月中國對美國産大豆徵收了25%的額外關稅,進出口的趨勢完全改變。

 

       美國農業部9月發佈的2017~2018穀物年度(20179~20188月)的實際出口數據顯示,大豆對中國出口為2768萬噸,比上一年度減少2成。而該部公佈的2018~2019年度的出口成交數據,截至1025日僅為上一年度的1成左右。

 

       另一方面,美國對其他國家出口增長近9成,可以看出正在將大豆的供給對象擴大至東南亞、歐洲和南美等的情況。

 

       中國的情況如何呢?中國沒有在貿易統計中公佈詳細資訊,難以看出進口來源地的變化。雖然缺乏確切證據,但有觀點認為,東南亞等第三國可能正在將美國産大豆「倒賣」到中國。

 

       被視為「轉机站」之一的是東南亞。一位穀物市場相關人士表示:「可以通過陸路運往中國。(東南亞國家)或許正在通過將進口的美國産大豆倒賣到中國來賺差價」。美國産大豆對越南和泰國的出口量目前同比增加了6~9成。

 


 

       中國正在增加來自南美洲巴西和阿根廷的採購,有觀點認為,在這些國家,美國産大豆也成為供求的「調節閥門」。巴西將迎來新穀物的播種期,「陳谷的出口餘力即將迎來極限」(大型貿易商)。有觀察認為巴西進口相對低價的美國産大豆,在滿足本國的消費之後,把手頭少量的陳谷高價賣給中國。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的大豆田

 

        大豆的美國芝加哥期貨行情今年春季達到1蒲式耳逾10美元,在夏季出現下跌,近期在8美元水準附近波動。除了中美貿易戰之外,美國的豐收也拉低了行情。在替代需求增加的巴西産大豆的現貨交易中,在芝加哥期貨行情基礎上加上了溢價。認為南美的大豆出口國用低價的美國産大豆來調節供求的看法具有説服力。

 

        不少觀點注意到美國大豆油的生産正在增加。美國油籽加工商協會(NOPA1015日發佈的美國國內9月榨油量創出歷年9月數據的新高。從事期貨交易等的日本FUJITOMI公司的首席分析師齋藤和彥指出,「(美國)正在增加對中國和加拿大的出口」,他的看法是並非出口成為徵稅對象的大豆原料本身,而是向中國等國出口榨好的大豆油。

 

       在中國,家畜用飼料和食用油的消費持續增長。很多觀點認為中國找不到能替代全年超過3000萬噸的美國産大豆的進口來源地,不得不繼續依賴美國。中美兩個大國圍繞大豆展開耐力比拼。或許也應當仔細觀察沒有體現在統計上的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杉山麻衣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