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流血的貿易戰讓美國農民流淚
2018/08/09
中美的「貿易戰爭」已經打響。受到關稅影響的美國密西西比州農民保羅・迪斯(41歲,音譯)苦笑道:「沒想到世界性的貿易戰會降臨到自己身上」。從他的話語中可以看到,即使是不流血的戰爭,受傷的也總是普通百姓的現實。
![]() |
美國農民保羅・迪斯説:「政府有必要提供支援,但過度保護會導致農業競爭力下降」(密西西比州利蘭) |
在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沿岸的肥沃平原上,到處是一望無際的農田。在密西西比州利蘭,黃綠色的大豆和玉米農田綿延不絕。為了繼承祖父的農田,迪斯在18年前來到這個小鎮。在這片土地上,迪斯開始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人生,當時22歲的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將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員。
産業匱乏的密西西比州的家庭收入在全美50個州中排名墊底,被稱為「全美最窮的州」。居民的升學率較低,州內也沒有大城市。最近的機場位於田納西州的孟菲斯,距離密西西比州的利蘭約200公里。驅車南下前往孟菲斯的機場,途經之處只有農田和賭場。在這樣的地方雇了8個農民的迪斯表示,「糧食生産對於國家安全保障來説是大事。一直對自己從事農業生産感到自豪」。
狀況為之一變是在5月下旬,川普政府再次宣佈對中國啟動制裁關稅後,對貿易摩擦的擔憂急劇升溫。由於成為中國報復關稅的對象,大豆的國際價格在1個月內從1蒲式耳10.5美元急劇降至9美元以下。決定農戶收入的因素有産量、成本和價格。迪斯苦惱地表示:「你們或許會覺得只不過是降了1~2美元。但是這是關乎生死的問題。按現在的價格是虧本的,無法養活家人」。
迪斯之前也並非不留意市場價格的波動,「不過農業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本來不會因價格漲跌而驚慌失措」。根據當年的氣候和産量,市場價格隨著供需變化而變是很正常的,但是沒有想到國家的貿易政策會對價格産生這麼大的影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