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果打稀土牌,有利也有弊

2019/05/30


   中國暗示對純電動汽車(EV)和數位家電的零部件不可或缺的稀土實施禁運,加強對美國的牽制。中國掌握稀土世界産量的7成,美國進口的8成依賴中國。在貿易戰持續激化的背景下,對中國來説,出口限制或將成為對抗美國的武器,但這也是伴隨副作用的雙刃劍。

 

   「毫無疑問,美方想利用中國出口的稀土所製造的産品,反用於遏制打壓中國的發展,中國人民決不會答應」,《人民日報》在5月29日的論評中,暗示了對美國的出口限制。此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也于28日發佈了同樣的聲明。

 

   在5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考察稀土的主産地江西省贛州的主要磁鐵企業時強調:「稀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不可再生資源。要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不斷提高開發利用的技術水準」。在考察時還有負責對美貿易磋商的副總理劉鶴的身影。

 

 

   美國川普政府5月啟動了針對中國最大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的美國造零部件等的事實上的禁運。作為報復手段,中國將稀土作為談判籌碼的猜測正在加強。

 

   由於中日關係對立,中國2010年曾經放緩對日本的稀土出口,因此大宗商品市場很敏感,用於純電動汽車的馬達磁鐵添加,以提高耐熱性的鏑迎來大量投機性買盤,目前達到1公斤280美元左右,暴漲至比年初高出6成的水準。

 

 

   2018年美國進口的稀土(包括化合物)為1萬8557噸,來自中國的進口占到8成。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將制裁對象擴大至幾乎全部中國産品的「第4輪」額外關稅中也將稀土除外。例如用於玻璃研磨劑等的鈰,對華進口依存度達到96%,嚴重依賴中國。

 


 

   稀土生産集中於中國。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統計顯示,中國産量達到12萬噸,大幅超過居第2位的澳大利亞(2萬噸)和第3位的美國(1.5萬噸),佔到世界整體(17萬噸)的7成。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為實現經濟增長而在1970年代轉向改革開放的最高掌權者鄧小平很早就將稀土視為戰略資源。中國也一直在完善開採出來的稀土的半産品和産品的加工和生産基地。

  

含有稀土的岩石(REUTERS)

 

   不過,出口限制伴隨代價。日本金屬市場調查公司IRuniverse的社長棚町裕次指出,「從中長期來看,對中國自身的打擊也很大,難以想像真正實施限制」。

 

  2010年縮小對日本出口稀土之際,作為供應商的信譽受到懷疑,成為促進來自他國的替代採購和不使用稀土的技術開發的契機。如果位於供應鏈下游的企業無法向屬於「客戶」的美國出口,將遭受打擊。

 

   日美歐認為中國的出口限制屬於隨意優待國內産業的政策,曾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2014年中國「敗訴」。目前中國主張美國的懲罰性關稅違反WTO規則,但稀土禁運有可能使這一主張失去説服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貿易問題採訪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