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産品國際價格行情在疫情下走高
2021/01/12
受新冠疫情影響,新興國家無法確保足夠的勞動者,導致農産品和工業材料的國際行情高漲。跨境人員流動受到限制,收穫棕櫚油和天然橡膠等此前主要依賴周邊國家務工人員的工作延遲。供給量跟不上市場需求。在疫情再次擴大的背景下,供給有可能會更加遲緩。
從用於油炸食品和人造黃油的棕櫚油的行情來看,作為國際指標的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主力合約)一直徘徊在每噸3830林吉特(約合人民幣6150元)附近。這一價格是2020年5月上旬低點的約2倍,為2011年2月以後10年來的高點附近。
![]() |
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供應量佔全球的約9成。馬來西亞的棕櫚農場6~7成的勞動者是來自孟加拉國、柬埔寨、菲律賓等的外國人。馬來西亞的人口推算數據顯示,2020年外國人數量約為296萬人,比2019年減少5.9%。據分析外國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務工人員,其減少似乎對2020年棕櫚油供應量産生了影響。
「在棕櫚農場,務工人員在4月開始的增産期返回本國,其影響一直在持續」(一家煉油企業)。馬來西亞棕櫚油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11月該國的産量約為149萬噸,降至3月以來的低水準。但需求方面,經濟復甦的中國等國家十分旺盛。有觀點認為,「到(2021年)初春之前供求會一直緊張」(煉油企業)。
![]() |
在馬來西亞,外國勞動者短缺給棕櫚油生産帶來影響(reuters) |
從汽車輪胎使用的天然橡膠的行情來看,作為指標的大阪交易所天然橡膠期貨(RSS,遠期合約)于2020年10月達到了3年零8個月以來的高水準。之後也一直徘徊在高點附近。
在天然橡膠最大生産國泰國,北部農場的勞動者大多來自寮國和柬埔寨,當前人手短缺的情況仍在持續。據主要生産國組成的天然橡膠生産國協會(ANRPC)推算,2020年全球産量為1260萬噸,比2019年減少9%。産量低於同比下滑7%的需求量(1281萬噸),陷入供應不足的局面。
![]() |
工業材料領域也存在疫情下需求減少導致企業裁員和待遇惡化、引起行情震盪的情況。
在建築工程中凝固混凝土時使用的成型組合模板方面,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工廠自2020年春季以後因疫情下減産而解雇了工人。由於生産停滯,對日本的出口減少。對日價格上漲,日本國內的流通價格也時隔大約2年出現上漲。「雖然日本的住宅動工情況低迷,需求不大,但庫存早已消化殆盡」(批發商)。
發電用煤炭方面,疫情下大型資源供應商的業績低迷,哥倫比亞的礦山與工人的薪資談判陷入僵局。約5千名工人到2020年11月為止進行了3個月的罷工,導致供求緊張。作為價格指標的澳大利亞産燃煤的現貨價格為1噸80美元左右,比2020年夏季高出約7成。
商品行情正在波動。原油和金屬受新冠感染人數增減所引發的經濟波動的左右,以貨幣寬鬆為背景的資金也將流入。有的穀物品類由於不良天氣的影響,價格處於高位。在此背景下,農産品和工業材料的行情又受到疫情下人員移動限制和物流停滯影響。
最近,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地新冠感染者增加,入境及國內移動的限制加強。伊藤忠綜研的主任研究員高橋尚太郎針對嚴重依賴外國勞動者的産業指出,「生産方面受到的制約有可能增強」。能否消除供應停滯的局面尚存在不確定性。
而另一方面,如果中國及已開發國家等疫情蔓延,農産品等的需求會受到抑制。不過,需求國大多採取在控制疫情的同時盡可能不影響經濟活動的政策。有觀點認為不會發生像2020年春季那樣的需求驟減的情況,由此可見,農産品等的行情可能會繼續居高不下。關鍵在於能否在兼顧防疫和經濟的情況下保持供需平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