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中國産蔬菜進口量創10年來最低

2021/01/21


       日本2020年進口的中國産蔬菜創下過去10年的最低。由於應對新冠疫情的影響,餐飲店減少營業和停業,去皮洋蔥等蔬菜的需求下滑。餐飲店的倒閉和破産也不在少數,正在擠壓進口商社和商用批發等流通企業的經營。

 

 

 

       在日本國內的蔬菜流通量中,約2成依賴進口。進口蔬菜的約一半為中國産,基本是面向餐飲店和加工等商用領域。除了大蔥和胡蘿蔔之外,能節省料理時間的去皮洋蔥和大蒜居多。

 

       日本農林水産省植物防疫所的檢測數量顯示,中國産蔬菜的2020年檢測數量約為53萬噸(按速報計算)。比2019年減少1成,為2011年以來的最少。按品類來看,洋蔥比上年減少2成,大蔥減少1成。大蒜也低於上年。

 

中國産去皮洋蔥在日本主要用於餐飲店等

 

       關於中國産蔬菜,20202月前後中國處於疫情較為嚴重的時期,物流和食品加工廠的作業陷入停滯。日本對中國産洋蔥和大蒜等的進口量一度減少,洋蔥價格比上月上漲3成。

 

       隨後中國的疫情逐漸平息,物流等的混亂情況很快化解,但日本的疫情出現擴大。到4月,日本政府發佈緊急事態宣言,要求餐飲店縮短營業時間和停業,進口蔬菜的需求減少。

 

       2020年秋季,借助需求刺激措施「Go To Campaign」的效果,「營業收入一度恢復至疫情前的7成左右」(日本的商用蔬果批發商)。但是,由於冬季的感染再次擴大,減少年末聚餐的趨勢加強,需求再次下滑。

 


 

       餐飲的低迷非常顯著。日本食品服務協會的統計顯示,202011月的餐飲營業收入同比減少7.8%,連續9個月低於上年。截至11月,加入該協會的215家企業的合計店舖數量為37684家,減少2.8%。單純計算比上年同月減少了1千多家。日本調查企業帝國DATABANK發佈的2020年餐飲店破産件數達到780件,創出歷史最多。

 

       東京都內一家從事洋蔥和大蔥進口的專門商社回顧稱,「2020年還存在庫存增加、減少採購的時期」。該公司2020年的去皮洋蔥和大蒜進口量比上年減少3成。而大蔥據悉由於中國産地歉收導致價格高企等原因,進口量減少了2成。

 

       進口蔬菜減少也有著日本國産蔬菜價格降低的原因。日本農畜産業振興機構發佈的東京都內4個市場(豐洲、大田、淀橋、豐島)的國産蔬菜整體平均價格在202012月中旬為每公斤197日元,作為12月中旬數據創出2009年以來的新低。一家進口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去年秋季以後國産蔬菜價格降低,成為進口量減少的原因」。

 

       日本政府1月對11個都府縣再次發佈緊急事態宣言,要求餐飲店縮時營業。在東京市場,進口洋蔥等的批發價目前與上年持平。不過,商社的負責人苦惱地表示,「難以預測銷量減少的情況何時結束」。

 

       據專門商社表示,由於對日銷售減少,中國的部分生産者已開始向其他國家銷售。市場上已開始有聲音擔憂稱,「等到日本國內消費恢復時,可能會難以採購到中國産蔬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杉山麻衣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