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價格飛漲有兩大需求原因
2021/01/26
玉米的國際價格一度達到7年半來的高點。主要原因是美國和南美等産地的高溫乾燥導致的減産預期,但在需求方面出現的2個變化也將推高行情。那就是中國的玉米進口量激增和拜登政權上台後美國推進生物燃料政策。
成為玉米價格指標的美國芝加哥期貨行情(近期合約)目前為約5美元/蒲式耳。在1月中旬為5.3美元左右,與2020年的低點相比上漲了近8成。達到2013年7月以來的高點。
![]() |
中國將推進大規模養豬場的建設(河南省,REUTERS) |
在中國河南省的廣闊土地上,正出現建設高層大樓的熱潮,那裏其實是用來養豬的大規模設施。在大樓內養豬獲得許可,中國全國將推進建設。
中國加快增加養豬數量的背景是,2018~2019年流行的非洲豬瘟導致生豬出欄量銳減。從中國整體來看,2018年的供應量達到約6.9億頭,到2019年減少約2成。
![]() |
豬肉是中國的國民食品。為了借助海外豬肉彌補短缺的部分,中國加快採購歐洲和南美豬肉。中國2020年的豬肉進口量達到約400萬噸,佔到全球4成以上。不過,由於中國進口激增,國際豬肉價格上升,採購變得困難。進口肉需要檢測新冠病毒,向市場供給會推遲,因此中國致力於增産豬肉。
要增加養豬數量,需要以豆粕和玉米為原料的混合飼料。中國採取玉米的自給自足政策,僅從烏克蘭等國進口,年進口量為500萬噸左右。
但自2020年起,中國的玉米進口量激增。美國農業部在1月的供求報告中透露,2020~2021年度(2020年9月~2021年8月)中國的進口量預計增至上財年2.3倍,達到1750萬噸。中國迅速成為最大玉米進口國。還有觀點指出「實際將超過2000萬噸」(商品期貨公司)。
中國為應對豬肉消費增加,提出了把肉類自給率保持在高水準的目標。再加上養豬數量恢復,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理事研究員阮蔚指出,僅靠中國國內難以滿足飼料原料需求,玉米進口量或許會不斷增加。
![]() |
另一個推高玉米行情的因素是美國推進生物燃料的趨勢。有消息稱,拜登的政權過渡團隊2020年底與生物燃料行業團體舉行了會談。日本穀物諮詢公司Green County的代表大本尚之表示,「這顯示出拜登政權將改變川普政權支援石油行業的政策」。
源自玉米的乙醇需求擴大的預期也將加強。在美國,乙醇的義務使用量(汽油和柴油中的乙醇混合率)根據美國環保局(EPA)的可再生燃料標準確定。美國提出的目標是,到2022年生物燃料用量增至360億加侖。但商品期貨公司表示,「如果(2015年以來維持的)源自玉米的乙醇義務使用量不達到150億加侖以上,目標就不可能實現」。
在玉米供給方面,近年來頻發的異常氣象導致的生産減少風險揮之不去。日本Fujitomi的首席分析師齋藤和彥分析稱,「玉米價格行情有可能不斷走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黑瀨幸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