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求放緩,大宗商品行情或持續疲軟
2023/07/10
4~6月的大宗商品行情顯示,從銅、鋁等有色金屬到資源,價格均出現下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主要需求方中國的經濟復甦緩慢,投機資金也開始流出。世界經濟的腳步也十分沉重,一段時間內行情疲軟的局面或將持續。
![]() |
從廣泛用於很多行業的銅來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期貨的6月底收盤價為8315.5美元/噸,比3月底下跌8%。5月下旬曾一度跌至7867美元/噸,創下約半年來的最低價。
用於汽車和建築材料的鋁相較於3月底下跌11%,徘徊在9個月以來的低位。鋅價在5月下旬一度創下兩年零10個月以來的低點,截至6月底的價格也比3月底下跌18%。遭到拋售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需求減退。
中國佔有色金屬全球消費量的比例很大,有色金屬行情容易受到中國經濟的影響。中國的銅和鋁消費量佔世界的一半以上,鋅消費量也大約佔到5成。
![]() |
中國的有色金屬消費量較大(reuters) |
由於市場對轉變防疫措施後中國經濟復甦充滿期待,有色金屬行情在今年1月之前一直處於上漲趨勢。但4月以後,低於市場期待的經濟指標接連公佈,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一下子高漲。中國沒有出台大規模的經濟政策,這也增加了不安程度。
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首席經濟學家野神隆之認為:「中國製造業的復甦不太理想,服務業的活躍局面也告一段落」。
供應體制的改善也導致價格下跌。鋁和鋅在冶煉時需要消耗大量電力。由於能源價格高漲局面暫停,之前因電費高企而被迫停産或減産的歐洲冶煉廠正在恢復生産。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供應卻有望增加,這也是導致價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代表資源價格的原油行情也疲軟。美國原油期貨指標WTI(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6月底為70.64美元/桶。比3月底下跌7%,5月一度跌至63美元/桶區間,創下自2021年12月大約1年5個月以來的新低。
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加盟國俄羅斯等加入的「OPEC+」的8個國家從5月開始聯合減産,減産量相當於世界需求的1%。沙烏地阿拉伯也開始自主的大幅減産,很多觀點認為,相對於減産效果,更主要的是意識到中國需求的減少。
市場上紛紛出現了慎重的預測。美國高盛集團6月中旬將2023年底的北海布蘭特價格預測由原來的95美元/桶下調至86美元/桶,WTI也由89美元/桶下調至81美元/桶。
投機商也趨於減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週報數據顯示,最近6月27日投機商的WTI期貨買超額約為13萬8000枚(1枚=1000桶)。創下自2012年7月大約11年以來的低點。
很多聲音認為,7月以後商品行情也會繼續疲軟。主要原因是中國需求仍然不旺盛。丸紅經濟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李雪連分析稱,住宅市場的低迷拖累了家電及汽車等耐用品的銷售,如果整體經濟不能良性循環,市場行情很難好轉。
以歐美為首的已開發國家需求低迷也將産生影響。隨著各國為了控制通貨膨脹而紛紛收緊貨幣政策,經濟出現減速。據分析很難覆蓋中國需求的下滑。
樂天證券經濟研究所大宗商品分析師吉田哲表示:「中國的復甦難以預測,持續大幅加息的歐美也離經濟恢復很遙遠。由於需求衰退和美元升值,目前的商品行情容易面臨下行壓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荒川信一、古賀雄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