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懸了
2024/02/07
圍繞美國主導的「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要在貿易領域達成協定變得越來越難以期待。美國政府表面上表示有意繼續談判,但考慮到國內選民、加強內向型政策的執政黨民主黨強烈反對。IPEF旨在構建抗衡中國的經濟秩序,但主導者美國自身正在成為障礙,並可能讓計劃落空。
![]() |
2023年11月舉行的IPEF會議上發表講話的美國總統拜登(REUTERS) |
「事情已經結束」
「拜登政府已經撤回IPEF的貿易項目」,1月3日,美國執政黨民主黨的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在中西部俄亥俄州向工會組織幹部這樣宣佈。他強調稱:「我一直代表各州的勞動者,與總統推行的糟糕協議作鬥爭。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
日美和東南亞等14個國家參加IPEF,一直以4個領域為主題推進談判。截至2023年11月,促進脫碳化的「清潔經濟」、防止逃稅的「公平經濟」、「加強供應鏈」這3個領域達成協定,但剩下的「貿易順利化」的協議被推遲。
美國政府原本希望在11月的會議上針對貿易領域達成協定,但因布朗等人在會議之前呼籲反對而陷入僵局。布朗等人解釋稱,這並非擱置,而是「撤回談判」。他面對美國媒體斷言稱:「事情已經結束」。
布朗是在掌握著總統選舉命運的俄亥俄州當選、擔任7屆眾議院議員和3屆參議院議員的重要人物。美國政府前高官表示,在尋求在今年秋季的大選中連任的拜登總統陣營中,布朗處於「對搖擺州的選舉戰術進行指導」的地位。
美國民主黨議員具有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由於美國退出,現稱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簡稱CPTPP)的心理陰影。在2016年大選中,共和黨的前總統唐納德·川普在競選綱領中承諾退出TPP,借此獲得了中西部地區的勞動者選票,最終取得了勝利。
聚集在美國中西部的鋼鐵和汽車行業的工人們有一種意識,即從國外湧入的廉價産品使美國製造業衰退,搶走了工作。前總統川普從中看到了勝算,提出了美國第一的口號。
美國調查公司歐亞集團的大衛·博林表示:「今後美國為達成IPEF領域的協議而認真採取行動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即使拜登再次當選,也很難提升氛圍」。
IPEF是2021年上台的拜登政府提出的構想。此舉是為了在因美國退出TPP而使中國影響力提升的亞洲經濟圈捲土重來。雖然沒有把關稅列入談判項目,比如今的CPTPP更為寬鬆,但博林表示「臨近選舉,‘貿易’一詞本身就成了政治禁忌」。
「美國只是嘴上説説而已?」
在貿易領域追求實際利益的IPEF成員國中也傳出了失望的聲音。「美國只是嘴上説説而已嗎?」,在IPEF會議上,東南亞代表團的一位人士流露出不滿。
拜登政府作為IPEF的中南美版而提出的「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APEP)」也因為區域內的利害對立而被擱置。另外,針對鋼鐵和鋁的與歐盟(EU)的新貿易框架談判也看不到進展。
美國貿易政策的停滯也佐證了美國政治內向型的潮流正以跨黨派的形式加強。
「自由貿易這一做法讓我們變得脆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戴琪在去年12月的演講中這樣説。在拜登政府中主管貿易領域對外談判的戴琪的發言令産業界感到驚訝。演講的聽眾當時也詰問道:「這難道是承認川普是對的?」。
失去作為本職工作的貿易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出現人才流失。在IPEF擔任協調角色的美國貿易副代表比安奇在1月末卸任。法律顧問和首席助理等高官也相繼離職。
「在過去的十年裏,美國的貿易已經倒退」,美國商會會長蘇珊·克拉克對美國政治的危機感加強。雖然呼籲:「(美國)商界需要一位理解全球領導力的必要性的政治家」,但他也一樣與優先考慮工人支援的政界存在遙遠的距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飛田臨太郎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