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在TPP問題上強硬背後是中國身影
2014/04/21
![]() |
馬來西亞總理 納吉布 |
馬來西亞在國家層面實行「土地之子(Bhumiputra)」政策,即優待佔國民60%的馬來裔居民。而馬來裔很多在國有企業工作,是執政黨的最大後盾。如果政府接受美國提出的改革,很可能失去國內的支援基礎。納吉布總理和歐巴馬的首腦會談定於27日舉行,但很少有觀點認為分歧會在這次會談上迅速得以解決。
上次美國總統訪問馬來西亞要追溯到1966年的林登·強生。馬來西亞在東盟(ASEAN)擁有巨大發言權,但與美國的關係卻磕磕絆絆。自稱「發展中國家」和「伊斯蘭國家」代言人的前總理馬哈蒂尓經常批評美國,進而招來美國的反感。
![]() |
轉捩點出現在去年10月。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了馬來西亞,承諾將大幅增加兩國間貿易額。美國在2008年之前曾是馬來西亞的最大出口對象國,但2009年被中國超越。雖然中國和馬來西亞在南海存在領土主權爭端,但仍然就聯合演習等軍事合作的擴大達成了協議。
馬來西亞高官公開表示,「相比TPP,東盟間的合作更加重要」。這一發言的背後是中國積極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該談判有東盟10國參加,但美國並未參加。由此可以看出馬來西亞打算顯示出倒向中國的姿態,以迫使美國作出讓步。
中美將在東南亞不斷激烈交鋒。歐巴馬的馬來西亞之行將成為判斷美國的影響力是否恢復的試金石。
(吉田涉 吉隆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