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經濟的「冷」與「熱」
2021/01/27
由於新冠疫情引發的混亂,實體經濟與股市的脫鉤正在發生。半導體和汽車等製造業快速復甦,甚至呈現過熱跡象,而旅行和餐飲等服務業仍未擺脫困境。物價走勢強弱交織,貨幣寬鬆帶來的股價走高與實體經濟明顯偏離。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這兩個風險並存的罕見情況令經濟和貨幣政策的選擇變得困難。
日本大型半導體企業瑞薩電子已向客戶提出,把交貨期延長至相當於通常2倍的12周。由於遠端辦公的增加,數據中心的半導體需求增加,自2020年秋季起,面向汽車的半導體需求也快速復甦。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積電(TSMC)2020年10~12月的營業收入按季度計算創出歷史新高。
![]() |
武漢的本田工廠 |
在汽車領域,高檔車在中國實現增長。賓士、寶馬、奧迪的2020年銷量創出新高。寶馬的一名董事表示,「對2021年也保持樂觀」。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擴大導致汽車産量銳減,秋季以後為了爭取被延後的需求,各車企迅速增加供給。
體現製造業整體動向的銅的行情自2020年春季開始暴漲,甚至有聲音擔憂交易的過熱。不過,這種火爆景象只是新冠疫情下世界經濟的一個側面。服務業的情況截然不同。
![]() |
在美國,2020年12月的百貨店零售額同比大減21%。全美餐飲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20年美國國內超過11萬家餐飲店被迫閉店或長期停業。日美歐住宿服務的價格下滑程度均超過雷曼危機時期。
從IHS Markit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來看,製造業的景氣度持續高於新冠疫情前的頂峰,服務業則基本低於疫情前。
此外,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偏離也日趨突出。歐洲的實際地區(國內)生産總值(GDP)2020年10~12月陷入負增長,多數觀點認為日本也將在2021年1~3月陷入負增長。
由於疫情擴大導致的外出限制重新強化等,實體經濟將再次陷入低迷。在此背景下,股市卻維持較高水準。QUICK FactSet的數據顯示,全球股票總市值2020年12月首次突破100萬億美元。截至1月22日達到105萬億美元,在1個月裏膨脹了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1年的全球名義GDP為91萬億美元。股票總市值超過GDP預期實屬罕見。
![]() |
日本岡三證券的首席策略師松本史雄表示,「呈現出景氣狀況越是惡化,對刺激措施的期待感越是推高股價的局面」。各國政府的經濟刺激對策在全世界已達到1300萬億日元規模。
在此次的新冠危機中,最受影響的是兼職等非正規就業者,他們大都是在餐飲、旅遊等行業工作的年輕人。為了幫助這個群體,需要大膽的經濟對策,但大規模的財政支出和中央銀行的鉅額資金注入將招致金融市場的過熱。這樣一來,富裕階層將因股價走高而獲利頗豐,與非正規就業者的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呈現出諷刺的局面。
![]() |
如果資産價格上漲和製造業過熱導致通貨膨脹的擔憂加強,市場上預計金融監管部門收緊政策的看法將會增加。接下來有可能招致股價下跌等金融市場的混亂。
雖然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漲幅為負,但由於居家辦公的需求等推動,臺式個人電腦、微波爐、電飯鍋等家電漲價。美國的物價在2020年夏季以後保持著超過1.0%的漲幅。美國的二手房銷售價格2020年12月同比上漲13%,通貨膨脹趨勢正在局部加強,這正在招致長期利率的緩慢上升。
疫情在全球持續擴大,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的政策選擇越來越困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真鍋和也、廣井洋一郎、白岩Hiona、江渕智弘、佐伯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