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資金需求不振、LPR連續4個月不變

2023/12/21


  在中國,企業及家庭的資金需求增長放緩。銀行11月融資的用於設備投資和購房的中長期資金比上年同月減少了3成。不過,中國人民銀行(央行)12月20日保持事實上的政策利率不變。有可能認為,進一步降息將拉低貸款利率會讓銀行利潤承壓。

   

  

  人民銀行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定為事實上的政策利率。1年期LPR為3.45%,5年期以上LPR為4.20%,這兩者都連續4個月保持不變。

      

  中國經濟的恢復能力仍較弱,企業及家庭的資金需求不振。推高經濟增長率的設備投資、住房投資一般融資時間長。11月的人民幣融資中,貸款期間超過1年的資金比上年同月減少了28%。

    

  

  在總量中佔近7成的企業融資同比減少39%,降幅達到2022年4月(同比減少60%)以來的最大。雖然住房貸款等家庭貸款同比增加了11%,但在2022年11月減少了6成以上,融資金額並不多。

        

  11月整個社會從銀行和市場的新籌資額(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2成以上,但主要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籌資。如果除去發行國債及地方債,比上年同月減少了2%。

       

  中央政府把2023年國債發行額增加1萬億元,加緊準備用於2023年夏季災害重建的資金。地方政府還發行了由中央政府分配的「特殊再融資債券」。 

   

  在公共資金需求增加的情況下,金融市場上有人猜測稱:「人民銀行將增加流入市場的資金」。浮出水面的具體方案是降低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

     

  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指出,約64%的國債和約86%的地方債由商業銀行持有。如果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商業銀行的手頭資金,將有助於穩定消化政府債務。

   


      

  另一方面,盛松成認為追加降息的空間有限。其原因是,在銀行利潤持續創新低的情況下,進一步降息會導致貸款利率下降,有可能削弱銀行的盈利能力。考慮到中美的利息差,追加降息可能會導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這一點不可否認。

   

11月,北京市中心建設中的房屋

    

  由於消費和住宅交易低迷,企業的手頭現金一直沒有增加。而且,積極的資金需求也缺乏強勁勢頭。人民銀行等11月向商業銀行下達指示,要求面向民營企業提高貸款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不良債權隨著對民營企業貸款的增加而膨脹。雖然存在對金融系統帶來過大負擔的風險,但估計當前正在確認這種指導産生的效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