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是無用功?

2019/09/03


      「川普關稅」似乎是徒勞無功。美國的對華關稅進入第4輪,但與2018年夏季貿易戰爆發之前相比,貿易逆差反而出現擴大。縮小貿易逆差、恢復製造業的雇用這一競選承諾的實現漸行漸遠。減少來自中國進口的高關稅卻反過來導致出口減少,但自稱「關稅俠」( Tariff Man)的美國總統川普似乎沒有重新考慮的跡象。

 

     川普尋求通過對屬於最大進口來源國的中國不斷徵收高關稅來縮小貿易逆差,但結果並未如願。2019年1~6月的貿易逆差為412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雖然對華逆差減少188億美元,但對墨西哥和越南的逆差額合計增加200億美元。雖然通過關稅將中國産品排除在外,但像「打地鼠」那樣,來自其他國家的進口增加。

 

 

     川普政權對中國徵收的高關稅將反過來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在中國的對美出口金額中,還包括進駐中國的美國企業製造的産品。中國的統計顯示,2017年的貿易順差的57%來自美資等外資企業。川普政權針對中國的高關稅還將打擊在中國生産向美國出口的美國企業。

 

      實際上,美國2018年夏季作為對華關稅「第1輪」對汽車啟動額外關稅之際,美國福特汽車取消了在中國合資工廠生産的小型車的對美國出口。如果隨著第4輪啟動,額外關稅的對象擴大,進駐中國的美國企業受到的影響也將進一步擴大。有可能因業績惡化而打擊在美國本土的雇用。

  

 

     此外,難以忽視的是關稅的「迴旋鏢效應」。中國的出口産品採用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製造的零部件和智慧財産權等,並非僅在中國國內創造全部的附加值。如果中國對美出口減少,提供零部件和智慧財産權的美國的出口當然也將下滑。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附加值貿易統計」顯示出考慮到智慧財産權等服務貿易的實際貿易額。觀察最新數據(截至2015年),中國名義上的對美出口為4891億美元。其中,純粹由中國創造的附加值僅為整體的8成多一些。

   

      其餘則是日美韓等為中國的對美出口作出貢獻,這是實際情況。關注成為第4輪額外關稅核心的個人電腦等電子産品,中國創造的附加值的比率進一步下滑,3成以上依賴其他國家和地區。

  

 

      因此,中國對美供貨的下滑將成為拉低日韓等經濟的因素,同時反過來打擊美國經濟。

    

      實際上,從美國4~6月出口來看,對中國出口減少2成,對中國以外出口減少1.9%,2017年以後按季度計算首次低於上年。美國製造業的雇用人數增長也以今年1月為轉捩點開始放緩。

    

     川普稱「特別喜歡關稅」。如果無法獲得貿易逆差削減這一結果,陷入進一步固執堅持關稅,進而拉低世界經濟的惡性循環的危險性正在提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鳳山太成、北爪匡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