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擁堵給世界經濟帶來陰影
2021/06/04
在新冠疫苗接種取得進展、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活動日益活躍的背景下,物流擁堵現象越來越嚴重。在美國,顯示製造業訂單到貨延遲的指標5月刷新了1970年代以來的高水準。如果供應趕不上需求激增的情況持續下去,就會大大提高通貨膨脹壓力,對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甦造成阻礙。
在世界主要港口之一美國洛杉磯長灘港,5月中旬,因港口「擁堵」而無法入港的大型貨櫃船等20多艘船舶被迫停在海上等待。根據SMBC日興證券的估算,4月美國西海岸地區的載重貨櫃運輸量擴大到了疫情前的2019年的1.2倍,保持在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附近。
![]() |
物流擁堵導致零部件和原材料供貨延遲。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6月1日公佈的製造業景氣指數顯示,5月的到貨延遲指數環比提高3.8,達到78.8,刷新了1974年發生第1次石油危機以來的最高水準。
物流擁堵現象擴大到了世界各地。在中國青島海域等待的貨櫃船達到2019年以來的最高值。海運調查公司Sea 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全球貨船中按原定時間抵達港口的比例約為4成,平均延遲時間超過5天。
上海發往美國西海岸的貨櫃運費被視為國際海運運費的指標,截至5月下旬上漲到了1年前的2倍以上。日本商船三井社長橋本剛表示,「雖然擁堵情況正在改善,但由於全球經濟復甦和各國的財政刺激政策,貨物流通不斷增加。運費恢復正常水準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比預想的要長」。
在推進疫苗接種的歐美,消費者心理大大改善,帶動了需求恢復。3月美國的實際個人消費比上月大幅增長4.1%,超過了尚未因疫情而下跌的2020年2月的水準。4月也基本持平,僅環比減少0.1%。
英國和歐洲的零售銷售額在3~4月出現復甦動向。如果隨著經濟恢復、各國個人消費擴大,商品的供求關係將更加緊張。
在目前的強大需求下,全球庫存降至創紀錄的低水準。美國3月零售業的庫存率創1992年以來最低水準。在夏季休假期之前確保庫存的動向將加劇物流緊張。
![]() |
貨櫃船 |
庫存減少還將波及到嚴重受出口影響的日本。從礦工業生産來看,4月庫存率指數創提高消費稅前的2019年5月以來的低點。
如果需求擴大的程度超過供應,將成為物價上漲壓力。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4.2%,創下2008年9月以來的高增長,由於擔憂通貨膨脹,市場大幅波動。
三菱綜合研究所的武田洋子表示,「供應制約和通貨膨脹有可能會成為以美國個人消費擴大為起點的世界經濟恢復道路上的絆腳石」。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尾洋平、嶋田航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