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港口不堵船了
2022/09/14
新冠疫情下處於緊張狀態的貨櫃船供求關係正在緩解。9月,在美國西海岸港口海面等待卸貨的「擁堵」船隻減少到了高峰時期的十分之一,中美航線的運費也創下了歷史最大跌幅紀錄。面向美國的傢具等需求減少,加上疫情告一段落,港口的人手短缺現象正在消除。這可能會緩解長期以來的全球供應制約問題。
野村綜合研究所的統計顯示,在美國洛杉磯長灘港海面等待卸貨的貨櫃船在最多的1月時超過100艘,目前已經減少到10艘以下。
![]() |
由於住宅開工量減少,運輸到美國的傢具等也減少(美國洛杉磯港,REUTERS) |
因疫情擴大,美國西海岸港口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出現堵船現象。港口工人以及將貨櫃運往內陸的卡車司機短缺,貨物處理能力大幅下降。船隻抵達後,無法卸下貨櫃,只能在港口海面等待。情況從2021年夏天開始變得嚴重起來,從亞洲到美國西海岸的運輸天數是平時的2~3倍,需要30天左右。
如果海上航行時間太長,可以使用的船隻數量就會減少,從而導致全球總體運輸能力下降。美國東海岸和歐洲的港口也發生了堵船情況,海上物流紊亂成了全球供應制約的重要原因。
![]() |
運費也出現下降。9月第1周,從上海運往美國西海岸的貨櫃價格為每個3959美元,比前一週下降23%。降幅超過1000美元,為200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最大。中美之間的運費是貨櫃船費用的國際性指標。其他航線的運費也出現下降。從上海到荷蘭鹿特丹港等的歐洲航線比年初下跌了45%。
顯示全球供應鏈混亂程度的指數不斷改善。截至8月,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連續4個月環比下降。這是物價上漲變得嚴重之前的2021年1月以來的低水準。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介紹説:「8月供應制約在相當大的範圍內得到緩解,各個國家的交貨期都縮短了」。
![]() |
出現緩解的不只是貨櫃船的供求關係。阻礙汽車生産的半導體短缺問題也比前些日子有所緩解。瑞薩電子和德國英飛淩科技等4家大型製造商的車載半導體庫存增加,2022年4~6月的庫存週轉月數平均達到3.48個月,與疫情前的2019年年均(3.51個月)水準基本持平。
雖説供應鏈指數呈現出下降趨勢,但與疫情前相比依然偏高。貨櫃船的運費也是如此。雖然有所下跌,但水準仍是疫情前的兩倍。恢復正常仍需要一定時間。
海上物流擁堵情況緩解的另一個原因是美國貨幣緊縮政策導致住宅市場規模縮減。加息造成房貸利率上升。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7月住宅開工數量(季節調整值,按年率換算)環比減少9.6%。美國全國房地産經紀人協會(NAR)發佈的7月二手住宅銷量已連續6個月下滑。
貨櫃船主要用於運輸傢具、家電、雜貨等。就亞洲開往美國的船隻來説,傢具和家電佔裝載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日本拓殖大學教授松田琢磨稱:「在美國,傢具等的庫存增加。海上物流的局面正在發生變化」。歐洲的一家海運公司稱:「需求從8月前後開始下降。即便降低價格來行銷,也沒有‘貨物’可運」。
由於疫情下海運出現繁榮景象,海運公司下單訂購了大量新船。英國調查公司克拉克森(Clarkson Research)的統計顯示,2021年貨櫃船的新訂購量增加到了上年的4.2倍,時隔14年刷新歷史最高紀錄。由於新船舶要到2023年以後才能建造完成,如果運輸需求減少和新船大量投入航行兩個因素疊加,海運不景氣的情況有可能會再次發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齊藤雄太 紐約、嶋田航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