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蘇姬是否有能力領導緬甸
2015/11/12
在小賣店閱讀報紙的男性(11月10日,緬甸仰光,淺原敬一郎攝) |
緬甸面臨嚴重的電力短缺。此外,對水力發電的依存度高達70%,在水庫水量減少的旱季末期時常停電。吳登盛政府曾提出目標,爭取到2030年之前將發電能力提高8倍,同時將供電率從30%提高至100%。
民盟並未提出數值目標。只是宣稱重視環境保護,提出「對於外資項目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將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雖然此事確實很重要,但外資擔心這會導致緬甸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放緩。
作為電力來源多樣化的強有力手段之一,煤炭火力發電的成本低廉而且資源豐富。日本綜合商社丸紅和泰國叻丕府電力集團(Ratchaburi)等企業在現政府的支援下推進了10多個大型發電站項目。但是,其中一部分項目遭到了當地民眾的反對。一家參與項目的企業透露,「民盟掌權之後,是否會叫停項目開發令人擔心」。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軍政統治下,緬甸的經濟發展被他國甩在身後。總統吳登盛進行了民主化改革,使歐美解除了對緬經濟制裁,採取了制定《外國投資法》、開放銀行市場、設置經濟特區等一系列措施,迅速完善了緬甸的投資環境。
但是,長達半個世紀的「負遺産」還未消失殆盡,緬甸的經濟基本面依然脆弱。
「今後不再允許外匯結算」。10月,緬甸中央銀行向酒店和餐飲等約10個行業發出通知。上述措施意在保護6月以後對美元匯率貶值20%的緬元。
緬甸歷史上曾發生過3次「貨幣作廢」。手上的紙幣突然變成廢紙,緬甸民眾對本國貨幣缺乏信任,更希望持有外匯。貨幣貶值將加劇民眾遠離緬元,再招致更深程度的貨幣貶值,形成惡性循環。
轉為民政後,緬甸經濟的高速增長促使原材料和燃料的進口急增,但對泰國的天然氣出口因油價走低而行情低迷。貿易收支惡化導致外匯儲備縮水,引發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率超過10%,並且長期高居不下,國民生活受到壓迫。
新政府將如何解決現政府留下的課題?在投票日之前的記者會上,翁山蘇姬被問及經濟政策時僅表示,「將保留好政策、廢除壞政策」。
參與緬甸大型工業園區開發的一家日資企業高管滿臉愁容地表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認定為壞政策」。
據台灣的一家調查機構在8月發佈的輿論調查顯示,緬甸民眾對下一屆政府最期待的是經濟政策(45%),遠遠超過政治改革(15%)。作為民主化的象徵,翁山蘇姬必須對經濟穩定增長這一難題交出答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仰光 松井基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