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背棄」沙特搞亂中東
2016/01/06
沙特不僅是世界屈指可數的産油國,而且領土內擁有麥加和麥地那這兩大伊斯蘭教聖地。其穩定不僅對於中東區域內,對於世界政治和經濟的穩定也極為重要。
![]() |
第1是在2011年波及中東各地的民主化運動「阿拉伯之春」中,美國輕易放棄了曾與沙特關係密切的埃及穆巴拉克政權。民眾要求民主化的運動同時波及了沙特,沙特面臨體制遭到動搖的危機。
第2是2015年7月伊朗與美歐等6國達成的核協議。其內容是作為在一定時間裏限制伊朗核開發的交換,解除美國等對伊朗實施的制裁。
對於在中東與伊朗爭奪霸權的沙特來説,如果被解除制裁的伊朗擴大石油銷售收入,進而提升資金實力,將構成嚴重威脅。
第3是源自美國的頁岩革命。水壓致裂法帶來的美國石油增産並非旨在排擠沙特的外交戰術,而是民間創業者推動的技術革新。但這帶來了原油供過於求,價格出現下跌,因此沙特蒙受了大幅的收入下降。
美國推動埃及民主化運動、推進伊朗核協議都具有相應的理由。問題在於沙特等中東同盟國認為,歐巴馬政權的方針只顧眼前,缺乏連貫性。俄羅斯普丁政權取代遭受質疑的美國,加強了干預姿態,正在加強對伊拉克和埃及的影響力。
冷戰後的美國外交與安全保障戰略被歐亞集團董事長伊恩•佈雷默批評為「支離破碎」,亟需進行調整。美國首先需要發揮領導力,結束敘利亞內戰,推動和平進程。
能否在中東為長期的政治民主化和經濟自由化鋪平道路?對於難以承受負擔的美國來説,同盟國的支援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國際亞洲部副部長 岐部秀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