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導彈開發背後有中俄影子

2017/08/28


      朝鮮半島局勢在美國與朝鮮的相互威脅恐嚇中逐漸緊張。通過核導彈威脅來動搖超級大國,這對於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來説,估計是最理想的局面。使這種局面變成可能的便是射程可達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的開發。有著長足進步的朝鮮核開發背後潛藏著什麼呢?

 

      在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1965年,金正恩的祖父金日成在培養特殊武器製造工程師的咸興軍事學院開院儀式上強調:「如果發生第二次朝鮮戰爭,美國和日本還會介入,為防範這一點,瞄準其心臟的遠端火箭必不可少」。南韓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尹德敏透露了這一內容。

 

朝鮮中央社發佈的7月發射的洲際導彈「火星14」(kns-kyodo)

 

      金日成有著慘痛的教訓。朝鮮戰爭(1950~1953年)期間,在朝鮮即將控制整個朝鮮半島時,以聚集在釜山附近的美軍為主力的聯合國軍隊挽救了瀕死的南韓。來自駐日美軍基地的兵力和後勤支援部隊趕來支援。計劃讓朝鮮半島實現共産主義的金日成的計劃落空。

 

      此後,除了洲際彈道導彈,朝鮮一直不斷推進能用於攻擊沖繩、橫須賀、三澤等駐日美軍基地和美軍戰略轟炸機基地關島的中程導彈。這是為了在朝鮮半島發生戰爭時防備使用各地的美軍基地,阻止對美韓聯軍進行支援。

 

      從金日成到金正日,再到金正恩,朝鮮三代領導人在長達50年的時間裏,投入數不勝數的資金和最高水準的人才開發核導彈。就連多達百萬朝鮮民眾餓死的時期也沒有中斷。最近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的導彈發射試驗也被看做是針對駐日美軍基地的實戰演習。8月,朝鮮還公佈了穿過日本上空落入美屬關島海域的導彈發射計劃。

 

      關於朝鮮核彈的開發速度,逃離朝鮮的原朝鮮勞動黨官員説:「‘3年內完成’完全是笑話。歐美的感覺是早上9點上班,晚上6點下班,這完全是錯誤的,歐美的分析陷入了誤區。朝鮮的技術人員非常拼命,甚至都不回家。因為做不到就會受到懲罰」。據該原朝鮮官員表示,朝鮮已經下令在建國70週年的2018年9月9日之前,以完成正在開發的核潛艇為首,必須做好戰爭準備。

 

       7月在第一次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試驗結束後,金正恩前往安放其祖父和父親遺體的平陽錦繡山太陽宮,與參與發射試驗的相關人士合影留念。要想斷掉作為國際社會噩夢的朝鮮三代金家王朝的夢想,中國和俄羅斯的力量不可或缺,但聽到的卻是相反的事情。

 

       朝鮮核開發的基礎是由前蘇聯的專家們打造的。前蘇聯瓦解後,丟了工作的核科學家們被朝鮮以破格的待遇接納。將關島納入射程的中程彈道導彈「舞水端」和潛射彈道導彈(SLBM)等朝鮮的新型武器均是前蘇聯産品的改良版。


 

       英國智庫的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導彈專家8月14日發表分析稱,朝鮮通過黑市購買了在烏克蘭工廠生産的前蘇聯液體燃料引擎「RD250」的改良版,有可能是借此跨越式地提高了導彈發射技術。有觀點表示,改良後的引擎被用於朝鮮5月進行發射試驗的新型中程導彈「火星12」和7月發射了2次的洲際彈道導彈級的「火星14」。「火星12」是計劃發射到關島海域的導彈。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5月14日在中距離導彈「火星12」前(朝中社-kyodo)

 

       南韓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尹德敏認為,7月28日深夜朝鮮第二次進行發射試驗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影像中出現的移動發射臺「是中國製造,幾乎是最新款」。中國用於民生用途提供的産品有可能被朝鮮拿來改造成了武器用途。

 

      南韓國防部副部長在13日的電視節目中公開了美韓情報當局的分析稱,朝鮮火星14的大氣層再突入技術還無法確保完成。要想最終掌握這一技術,「至少需要1~2年以上」,但朝鮮有桌面上的分析和估算根本無法估量的實際情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首爾支局局長 峯岸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