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朝鮮在做什麼?

2017/11/13


       朝鮮自9月15日發射中程彈道導彈後,已經近2個月沒有進行軍事上的挑釁行為。由於受到國際社會日益嚴厲的制裁,朝鮮正在大力實施增産煤炭和擴大電力供應等「自給自足」措施,但並未改變對核的依賴及對抗姿態。朝鮮以承認其為「擁核國家」為條件迫使美國談判的姿態不斷強化,與美國的主張仍有很大隔閡。

 

 

       「正在釀成朝美間隨時都可能爆發核戰爭的最惡劣情況」,11月9日發行的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譴責美國總統川普是「瘋子」,認為「必須收拾這一險惡局面的責任完全在於美國」。

 

       「保衛國家需要有最強的核威懾力」、「核威懾力是繁榮的寶劍」,朝鮮媒體仍對上次發射的飛過北海道上空、落入太平洋的導彈津津樂道。完全看不出響應川普作為美朝對話條件而提出的「無核化」的意思。

 

       核武器似乎被認為是保衛金正恩體制的安全、用於從美國爭取援助的珍貴寶物。「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和懷柔政策而棄核,最終成了侵略與戰爭的殘酷犧牲品」(《勞動新聞》)——利比亞和伊拉克獨裁體制的教訓激起了朝鮮對核武器的迷信。

 

       朝鮮外務省北美局局長崔善姬10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會議上表示不會響應以棄核為前提的談判,同時還表示,「美國作為擁核國家,如果做出與我國進行共存的正確選擇,則可以看到問題的出口」,把美朝談判的球踢給了美方。而美國堅定地認為「堅決不可能承認朝鮮是擁核國家」(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雙方的主張有著很大的距離。

 

       由於國際社會的壓力不斷加大,朝鮮也顯示出焦慮。9月11日通過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對朝鮮進行嚴厲制裁,將朝鮮出口額的9成列為禁運對象,朝鮮在經濟上陷入了困境。

 

朝鮮暫時停止挑釁,關於金正恩視察生産一線的報道增加(KCNA-KNS)

 

       在朝鮮這段停止挑釁行為的期間裏,金正恩的視察對象出現變化,變成了水果産地、軍隊下屬的農場、製鞋廠等。7月之後視察對象以核導開發等軍事機構為中心,9月下旬以來則接連有報導稱金正恩前往農場、生産一線。

 


 

       朝鮮中央社11月7日報導稱,根據10月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的決定,朝鮮近期召開的內閣全體會議擴大會議討論了在煤炭、電力、金屬、化學、鐵路運輸等各個部門加強自立經濟的措施。提出「用科學技術粉碎美國的制裁」,確認了「用最短時間在各個經濟領域實現自給自足」的方針。

 

       加強「自立經濟」表明,朝鮮有著被制裁的心理準備,將繼續推進核開發。朝鮮中央社誇耀其核導開發「到達了國家核戰力完成的終點」。南韓世宗研究所統一戰略研究室室長鄭成長預測,「朝鮮為了在2018年9月9日建國70週年之前完成洲際彈道導彈(ICBM),之後還將進行數次發射試驗」。

 

       據南韓情報機構國家情報院透露,在平壤的導彈相關設施裏可以看到車輛的活動,朝鮮可能將繼續進行彈道導彈發射試驗。朝鮮還在推進潛射彈道導彈(SLBM)的開發。此外,朝鮮核子試驗場的坑道內也確認到人員和車輛的活動。

 

       川普在聯合國發表演講稱「要徹底摧毀朝鮮」時,金正恩威脅稱將考慮「採取史上最高級別的超強硬應對措施」。有軍事專家認為,「由於下一步絕對不能失敗,因此朝鮮正在花時間做準備」。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峯岸博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