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世界盃的普丁尷尬
2018/06/15
俄羅斯世界盃6月14日開幕。東道主俄羅斯目前經濟低迷,儘管對世界盃帶來的旅遊和相關消費充滿期待,但實際拉動效果可能有限。最新的輿論調查也顯示俄羅斯國民對世界盃的關注不高。此外,英國取消派出重要人物訪俄,為俄羅斯與歐美的關係惡化投下陰影。在此背景下,普丁政權賭上國威,全力舉辦世界盃。
![]() |
俄羅斯大勝沙特後球員在慶祝(6月15日,莫斯科,KYODO) |
在莫斯科市中心,身穿制服的外國志願者引人關注,世界盃紀念品和主題地鐵車輛彰顯出歡迎氛圍。比賽將在11個城市的12座體育場舉行。門票已售出超過240萬張,過半由來自美國、南美、中國的外國遊客購買。有推算顯示,將有約200萬名外國遊客訪俄。
普丁政權期待的是舉行世界盃帶來的經濟效益。大會組委會估算稱,世界盃為俄羅斯國內帶來的經濟效益在2013~2023年間最多達到308億美元。預計遊客增加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將激活經濟。俄羅斯政府和民營企業支付的世界盃舉辦費用合計達到約6780億盧布,其中7成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預算支出。據稱,世界盃能把俄羅斯的國內生産總值(GDP)拉高1%,但該國的實際增長率在2017年為1.5%,2018年1~3月為1.3%,持續低迷。
很多觀點認為,大部分投資被用於建設體育場和完善交通網,實際經濟效益有限。美國評等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在5月底的報告中指出,世界盃對俄羅斯整體經濟産生的影響較小。賓館和飯店的觀賽需求也僅為大會舉行期間的1個月,拉動經濟增長的可能性很低。在建築項目方面,不完善的工程和貪污嫌疑也被曝光。在地方的舉辦城市,有聲音擔憂建設費能否回收和維護費成為負擔。
俄羅斯習慣利用國際性體育賽事來弘揚國威。2010年決定申辦的世界盃和2014年索契冬奧會一樣,均有向國內外彰顯「俄羅斯大國」形象的意圖。不過,調查機構勒瓦達中心(Levada Center)6月4日發佈的輿論調查顯示,46%的受訪者回答稱「完全不打算觀看比賽轉播和新聞」。關於俄羅斯花錢舉辦世界盃等賽事的必要性,35%的受訪者表示沒必要。在俄羅斯國內,飄散著冷淡的氣氛。
![]() |
國際足聯(FIFA)主席因凡蒂諾(左3)和普丁(左4)(6月13日,莫斯科,REUTERS) |
此外,俄羅斯能否以舉辦世界盃為契機打開外交局面也難以預測。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長金永南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預定出席開幕式。南韓總統文在寅也將在6月下旬訪問俄羅斯,原本或許想利用這次機會試圖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發表意見,顯示俄羅斯的存在感,但是卻在世界盃開幕之前被在新加坡舉行的美朝首腦會談搶了風頭。
![]() |
俄羅斯球迷(6月15日,莫斯科,KYODO) |
此外,俄羅斯前特工在英國遭暗殺未遂事件也産生了影響。英國認定俄羅斯參與其中,宣佈不會派王室或者大臣出席俄羅斯世界盃。冰島和波蘭也表示追隨英國的做法。在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29個國家中,有10個國家是世界盃參賽國。俄羅斯合併烏克蘭南部克里米亞、支援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等行為導致與歐美對立的火種重新燃起。在歐洲,法國總統馬克宏有意赴俄羅斯觀看比賽,不過各國被認為將謹慎判斷是否讓重要人物出席世界盃。
普丁在3月的總統選舉後減少了對外的強硬發言,不過球迷衝突及興奮劑問題重燃等令人擔憂的因素不在少數。世界盃的決賽將吸引全球10億人觀看,俄羅斯本次能否成功舉辦?如果賭上國威都辦不好世界盃,俄羅斯國內的停滯感很可能進一步增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川知世 莫斯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