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基因組醫療納入日本醫保之後
2019/06/18
通過調查患者的基因來選擇針對每個人的最佳治療藥物的「癌症基因組醫療」6月起納入日本的國家醫保範圍。通過對超過100種基因進行檢測,針對每名患者的情況尋找副作用小、療效好的治療方式。不過,醫保的對象還只是部分患者,根據所發現基因的特徵來選擇的藥物種類也有限,醫療一線不會馬上出現大的改變。
癌症基因組醫療是一種新的醫療手段,通過對患者的腫瘤組織和血液進行基因分析,調查多種特定基因的特點,找出符合這些特點的最佳療法。癌症是由各種各樣的基因發生異常而引起的,因此要查明其原因。此次納入醫保的檢查法中,一次會調查100種以上的基因。
以往的癌症治療是針對肺、胃、大腸等器官分別確定使用何種抗癌藥。但實際上即便同是肺癌,作為致癌因素的基因異常也是不同的。這一不同還會體現在抗癌藥效果與副作用的差異上。在癌症基因組醫療中,有望通過全面調查此類基因的情況,減輕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調查114種基因
日本國內最早是2015年京都大學在自由診療(指不適用公共醫療保險的診療)中開始採用癌症基因組醫療,隨後擴大到全日本的大學醫院等。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醫院2018年4月在癌症基因組醫療方面首次開始可與保險診療並用的「先進醫療」。調查114種基因的檢查方法于2018年底首次獲批製造和銷售。這一方法和日本中外製藥公司開發的調查324種基因的檢查方法一起從2019年6月起納入國家保險範圍。
這些檢查在自由診療中最多要花上約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4萬元),在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先進醫療中,個人也要承擔約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2萬元)。如果借助國家保險和高額療養費制度,個人花費可以控制在幾萬到十幾萬日元之間。如果普及下去,雖然醫療費暫時會有所增加,但如果能鎖定患者範圍、減少無謂的用藥,長遠來看將有助於減少醫療費支出。
![]() |
但適用保險還需要滿足幾項條件,包括「可以全套接受標準治療」、「保留不影響日常生活的體力」等。日本國內每年有100萬人患上癌症,但加上這些條件進行篩選後,只有1%左右屬於癌症基因組醫療的對象,每年僅1萬人左右。
此外,即便接受了這種基因檢查,能找到最佳治療藥物的患者也是有限的。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醫院在先進醫療之前于2013~2018年實施了臨床研究,在700多名患者當中,可根據基因異常找到相應治療藥物的患者只有約10%。原因在於,癌症是由各種各樣的基因異常引起的,而藥物研發暫時還跟不上。
計劃活用大數據
為推動此類藥物研發工作,開始利用在基因組醫療中收集的數據。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對於使用保險進行檢查所獲得的患者基因異常和治療效果等數據,將在徵得患者同意的基礎上匯總到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癌症基因組資訊管理中心」。首先收集幾萬人的數據,計劃將來增加到100萬人。
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所長間野博行表示「將調查目前沒有療法的患者的遺傳資訊,使用正在研發的藥物進行嘗試。希望能提高癌症基因組醫療的品質」。
![]() |
對患者的基因異常進行解析(照片由國立癌研中心提供) |
日本政府為推動基因組醫療,設立了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醫院、東京大學醫院等全國11家「癌症基因組醫療核心重點醫院」,構築了可在與這些醫院合作的156家醫院裏接受檢查的體制。核心重點醫院內配備專家,對檢查結果的含義進行淺顯易懂的説明。
預計可納入醫保的用戶較為有限,儘管如此,建立可順利推進檢查和向患者説明、應用於治療的體制也將成為課題。各種各樣的檢查方法不斷面世,或許還要充分公佈資訊,以便患者根據費用和檢查內容等做出選擇。
癌症基因組醫療絕對不是可以拯救所有癌症患者的「萬能醫療」。但是是為提高癌症治療品質而邁出的紮實一步。今後還要豐富檢查方法、檢查體制、治療藥物等,努力擴大可服務的患者對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草鹽拓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