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年放假16天,假日越多越好嗎?

2023/05/08


  

      目前,日本正處於五一黃金周假期中。每年有16天節假日的日本是已開發國家中數一數二的「節假日大國」。節假日也與政治密切相關。本文將回顧日本節假日增加的背景和歷史,並展望未來的走向。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沒有利用這個長假休息。而是選擇前往埃及和迦納等地訪問。這是日本首相約7年來首次訪問非洲。

 

      七國集團首腦會議(G7峰會)將於519日在廣島開幕。出於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關注,岸田文雄在長假期間拉近與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距離。

 

      G7數位與技術部長會議於4月2930日在群馬縣高崎市舉行,為期兩天。

 

      4月29日是「昭和日」(2007年由「綠之日」更改而來)。據高崎市稱,在此期間工作的職員可以選擇領取加班補貼或者進行調休。

 

      戰後初期「每年節假日為9天」

 

      日本節假日的變遷也反映了政治界為平衡國內輿論和海外視線做出的努力。

 

      1948年通過的《節日法》規定了日本現行的節假日。二戰後,最初只有元旦、天皇生日等9個節假日。

   

   

      1950年代,增加節假日的修正案接連提交國會。儘管如此,由於在野黨方面的強烈反對,認為「假期增加的話,低收入勞動者的生活會變得艱難」,最後未能得以實現。


 

      日本經濟好轉後,情況發生變化。經濟高速增長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寬裕。佐藤榮作政府於1966年增加了「建國紀念日」、「敬老日」和「體育日」這3個節假日。

 

      進入80年代後,美國和歐洲對日本人工作時間過長表達了意見和要求。之後日本在1985年將5月4日改為公休日,並在2000年引入「快樂星期一」制度,將特定節假日挪到星期一。這一系列的措施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免國際上的批評。

 

      日本每年的節假日天數目前已增加到16天。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調查顯示,日本是G7中節假日最多的國家。比美國及義大利等國家的12天還要多4天。與德國的9天相比,足足多出了7天,相當於1周。

 

      站在勞動者的立場,關心的可能是節假日是否還能增加,以及是否應該為「節假日大國」的現狀感到欣慰。其實,設定節假日是一件極為麻煩的事情。

 

      由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的「海事振興聯盟」表示,設定「海之日」(7月的第3個星期一)花費了35年左右的時間。需要2000多個地方政府做出決定。圍繞「山之日」(8月11日),從2002年正式提出構想到實施,總共經過了超過10年的時間。

 

      由自民黨有志議員組成的「保守團結會」(高鳥修一擔任共同代表)呼籲,應該將1月15日設為節假日,定名為「傳統活動繼承之日」。雖然提出這一倡議的目的是鼓勵年輕人參加地區活動,但保守團結會的一位幹部承認:「由於需要修改法律,實現難度很大也是事實」。

 

      G7中節假日最多的國家是?

   

      近年來,為了配合東京奧運會而更改節假日期的事情令人記憶猶新。日本把「海之日」、「山之日」、「體育日」挪到了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前後。由於奧運會延期,2021年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與其設定節假日,不如挪日期。越來越多的政治家認為這樣做更有效率。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增加節假日並不都是都會受歡迎。雖然旅遊等行業有望獲得積極效果,但製造業等行業的開工率卻會因此下降。日生基礎研究所經濟調查部長齋藤太郎稱:「對經濟的負面衝擊更大」。

 

      齋藤太郎以2019年為例,估算了4月29日到58日連休10天的情況下帶來的影響。結果發現,與4月30日、51日、23天時間是工作日的時候相比,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會減少5000億日元以上。

 

      丹麥取消一個節假日的原因

 

      丹麥注意到了節假日造成的這種負面影響。丹麥國會2月底通過了將節假日減少1天的法案。目的在於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後確保增加國防費用的資金來源。


 

      丹麥將取消17世紀延續至今的與基督教相關的節假日。勞動者每人平均工作時間將增加,按日元換算,預計稅收等收入每年將大約增加580億日元。

   

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REUTERS)

    

      取消這個節假日遭到了工會等的反對,並引發5萬人規模的抗議遊行。日本經濟行政機關的一位幹部評論稱:「日本的政治可能做不到。這與增加節假日就會皆大歡喜的觀念截然不同,也是一個現實性的選擇」。

 

      節假日增加就能多休息嗎?日本至今仍在為這一點打上問號,不斷地在摸索。旅遊網站Expedia Japan于20223月發佈的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的帶薪休假利用率為60%。與南韓相差7個百分點,與德國(93%)相差30個百分點以上。

 

      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水町勇一郎指出:「日本與歐洲等國家不同,需要由員工自己提出使用帶薪休假。由於職場氛圍等原因,很多情況下無法完全消化」。

 

      增加節假日並在日曆上標為紅色是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有助於消化大部分假期。雖然此前的誘導性政策手段産生了一定效果,但「在要求勞動方式改革和提高生産效率的未來時代,很難行得通」,水町強調道。

 

      者手記 :昭和時期的手段和休假方式

 

      「要改變整個社會的結構和意識」,為了制定新的少子化對策,岸田文雄最近經常説這句話。日本政府提出倡議,向企業等發起了呼籲。原因是岸田自己也清楚,要扭轉少子化局面,傳統手段存在極限。

 

      大家同時工作同時休息,由政治決定並增加節假日的方式在以製造業為中心的經濟高速增長期發揮了效力。目前,日本的服務産業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7成,佔勞動人口的7成以上。勞動者無法主動休息的實際情況更為突出。

 

      勞動方式和休假方式應該進行表裏如一的改革。在野黨2010年以後討論的分散使用休假等問題事實上一直處於擱置狀態。關於中央部門的「interval制度(每天下班之後到第二天上班之前,留出一定小時的休息時間)」的引入,設計起來也很麻煩。破綻百齣的「節假日大國」,面臨的未來令人擔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湯淺太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