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資金加速外流
2015/07/30
資源國被連累
7月27日中國股市再次驟跌導致新興經濟體和資源國貨幣全線崩潰。6月下旬急劇下跌後一度企穩的上證綜合指數在2天時間內跌幅超過10%。和6月12日創下的近期高點相比,股價下跌了30%左右。
如果中國經濟進一步減速,預計資源需求將走弱,國際大宗商品行情也將惡化。不僅新興市場,資源國的貨幣也遭到連鎖性拋售。
印尼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央行在2015年上半年實施了降息。其目的是借助本國貨幣貶值來提高出口競爭力,從而對經濟構成支撐。不過諷刺的是,「受主要需求國中國經濟減速影響,貨幣貶值非但沒能帶動出口增長、支撐經濟,反而加速了資金的外流」。三井住友銀行的岡川聰如是説。
新興經濟體也打響了貨幣保衛戰。雖然馬來西亞林吉特貶值後穩定不動,但市場上有觀點指出,「央行極有可能干預市場,買入林吉特,拋售外幣」。不過作為干預本金的馬來西亞外匯儲備額截至7月15日,同比減少了約20%。毫無疑問,馬來西亞干預市場的實力在減弱。
從新興經濟體和資源國流出的投資資金流向了美元。在7月29日開始的一週之初,美元的實際有效匯率時隔12年創下了自2003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的年內加息猜測,加上中國股市下跌,共同引發了美元買入潮。
日元沒有被拋售
美銀美林銀行外匯分析師卡馬爾·夏爾瑪(Kamal Sharma)就美元加速升值指出,「這是因為加息猜測日漸升溫的美國與金融寬鬆顯著的新興市場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但是,美元升值成為美國出口惡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開始有聲音表示美國經濟前景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日元沒有被大量拋售買入美元,目前日元匯率正在1美元兌123日元左右徘徊。由於中國經濟減速,為了規避風險,資金也正在流向日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