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經濟的中國正在為資金外流而感到棘手。在經濟減速和貨幣貶值的背景下,海外資金開始流出中國。美國經濟的強勁復甦更是對資金外流形成推動作用。中國政府為了填補資金外流導致的窟窿,已開始採取貨幣寬鬆舉措,但並未緩解日趨明顯的實體經濟惡化。
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中國資本和金融收支2014年全年逆差960億美元,其中僅10~12月逆差就達912億美元。出現此種局面,固然有政府推動下中國企業增加對外投資的影響,但與順差3262億美元的2013年相比,14年資金急劇外流的局面非常鮮明。在2013年,被稱為「熱錢」的投機資金大量流入中國,進而導致大幅順差。
經濟學家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外匯儲備,與經常項目收支的順差額相比,外匯儲備增長有限。瑞銀集團(UBS)推測,中國除了對外投資的凈資本外流在10~12月出現加速,達到1600億美元,與2013年凈流入560億美元相比出現明顯改變;2014年全年凈流出3240億美元,而其中一半發生在10~12月。
背景有在岸與離岸之間的利率差縮小、中國加強反腐運動導致資金避險情緒等。此外,經濟減速和人民幣貶值也起到明顯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率2014年降至7.4%,相比2013年下降了0.3個百分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全年貶值2.4%,曾認為將單方面升值的預期已經落空。美國則將開始尋求走向利率正常化的道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去年11月的降息也加強了海外資金外流的趨勢。
人民幣貶值將導致資金外流,而資金外流將推動人民幣的貶值。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不得不對人民幣的走勢保持密切關注。人民幣只能在央行設定的中間價上下2%的範圍交易。自1月下旬起,下行壓力加強,進入2月之後,很多交易日均逼近中間價的下限。在這一局面下,央行於6日將中間價定為1美元兌6.1261元,與5日的中間價相比,迅速向著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方向調整了0.0105元。作為中間價趨向人民幣升值方向的波動幅度,創出去年11月10日(0.0225元)以來的最高水準。
雖然也有觀點認為,央行傾向於配合貿易統計的發佈日期朝人民幣升值方向來設定中間價,因此趕在8日發佈1月貿易統計前設定了中間價。但瑞銀集團的汪濤指出,反映了央行希望將市場預期切實穩定下來進而穩定資金流的想法。
如果資金從海外流入,央行會買入外匯,然後向市場發放這部分人民幣;但反過來如果資金流向海外,央行會在國內收縮資金的流動性。中國央行4日發佈的下調存款儲備金率會增加市場上的資金量,因此很大意義上是為了補充流動性。很多經濟學家指出,降準措施與提供6000億元的資金流動具有同樣效果。
中國經濟正在減速,著陸點不得而知。在1月的貿易收支中,進口量出現同比近20%的負增長,而10日發佈的1月物價統計結果又顯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不到1%,為5年零2個月以來最低值。降幅持續擴大的生産者價格指數(PPI)也刷新了5年零3個月以來的最低記錄。海通國際的胡一帆表示,低通貨膨脹表示消費和投資減退,將加大實體經濟的停滯風險。
雖然央行宣佈下調存款儲備金率剛過去不久,但市場上已出現觀點認為,為了抵抗通貨緊縮壓力的「戲劇性追加貨幣寬鬆」已基本成為中國的既定路線(瑞穗證券亞洲公司沈建光)。如果放手不管,經濟可能會進一步減速,並加速資金流出。當局這種走鋼絲式的應對方式今後仍將繼續。
大谷篤 日經QUICK新聞 香港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