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不升值了有什麼理由?
2019/09/27
9月18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啟動追加降息,接下來的9月19日,日本銀行(央行)決定維持貨幣政策不變。理論上「日美利率差縮小→賣出美元買入日元」,但在19日,日元兌美元僅出現0.4日元左右的升值。2019年,美元兌日元匯率的單日波動幅度超過1日元的情況至今僅16次,降為2018年的一半、3年前的7分之1。
引發全球關注的日美的大舉動沒有引發市場波瀾,這一點令人感到意外。
在外匯市場,此前利率差被視為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摩根大通銀行的佐佐木融表示,「日元匯率對利率差作出反應的程度逐漸縮小」。
海外投資增加, 買入日元減少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的植野大作表示,背景是「圍繞日元的供求結構變化」。日本維持經常項目收支的順差,同時貿易收支容易出現逆差。以前是日本企業把在海外賺到的錢匯回日本國內,「基於實際需求買入日元」推動日元升值。而最近突出的是在海外擴充設備等直接投資。企業買入日元的需求呈現減少態勢。
![]() |
美元和日元(資料圖) |
金融機構也在加快海外投資的速度。由於大規模貨幣寬鬆的長期化,在日本國內利息被「消滅」。如果把過去購買的國債到期後所獲的資金再次用於購買國債,將無法獲得收益,因此投資對象正在轉向海外的金融産品。日本財務省的對外與對內證券投資數據顯示,截至9月上旬日本對海外中長期債券的凈買入額約為18萬億日元,增至2018年的5倍。
此外,「避險帶來的日元升值」也日益難以出現。在日本利率特別低的時代,通過日元籌集資金之後,以高利率貨幣進行投資的日元套利交易增加。用於償還在避險局面下撤走的投資資金,回購日元的需求曾引發日元升值。但現在日元以外的低利率貨幣增加,與套利交易伴隨的日元需求也變得有限。
日美央行會議前後的日元匯率缺乏方向感,背後存在著這種供求層面的日元賣出因素和日美利率差等此前主流的日元買入因素的博弈。
回顧過去,美元兌日元匯率在英國決定退出歐盟(EU)的2016年6月瞬間突破100日元以後,一直沒有劇烈波動。
如果將日元匯率缺乏波動稱為匯率穩定,那麼對於受到出口概念股影響巨大的日本股市來説則是好消息。如果日元匯率不拖後腿,市場會更易於把目光對準其他積極因素。
當然,波動的萌芽仍然存在。負利率等的副作用開始突出,據稱日本央行推進新一輪貨幣寬鬆的阻礙很高。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齋藤裕司表示,如日本央行在世界範圍內的寬鬆競爭中失敗,「日元將相對變強,這種預期沒有消失」。
世界經濟衰退,或招致日元升值
同時還存在政治風險。美國總統川普為取得本國出口産業的支援,容易對美元升值顯示出排斥反應。摩根大通的佐佐木表示,如果中美摩擦重燃、世界經濟出現迅速放緩或陷入經濟衰退,「日元可能升值至突破1美元兌100日元」。
但是,如果不考慮結構變化、過於關注眼前的風險,有可能誤判日元匯率的走向。
日經Veritas此次對外匯專家進行了採訪。在2019年底之前可能帶來日元升值的因素大量存在,但體現出日元買家消失的傾向,沒有受訪者認為年內會突破104日元大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田敬大、古賀雄大、須永太一朗、阿部真也、內田諭、秦野貫、三木田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