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的3個新常識
2020/12/31
日經平均股價指數近日創出30年零4個月以來新高。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在數位化轉型進程加快、社會理想形態被重新審視的背景下,日本股票也開始發生與以前不同的變化,重獲外國投資者看好。
東京股票市場的3個常識正在被顛覆。首先是「日元升值=賣出日本股」。2019年年底的外匯行情是1美元兌換108.5日元水準,目前已上漲至103日元水準,而日經平均股指上漲了約3900點。
新常識(1)日元升值≈股市上漲
日經平均股指和日元兌美元行情2020年初以來的相關係數(按周計算)為-0.17。這表明二者的關係為「日元升值≈股市上漲」。2010年以後,每年的相關係數大致在+0.4至+0.7左右的範圍(表明二者的關係為日元升值≈股市下跌)內變動。相關係數在+1到-1的範圍內變動,越接近兩個極值,表明正相關性或負相關性越強。
![]() |
日元 |
在日本主力股票中,2020年大幅上漲的是抓住與病毒共存時代需求的內需股,包括醫療資訊企業M3、快遞企業SG控股、工業品電商MonotaRO、網路服務企業CyberAgent等。社會的結構變化反映在了股價上。
新常識(2)日本股票與中國利率聯動
其次是日本股票開始脫離美國利率,接近中國利率。以往的常識是,日本股票容易受到美國經濟形勢的影響,與美國的長期利率聯動,而如今日本股票與中國的長期利率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從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能多大程度説明日經平均股指水準的「決定係數」來看,美國國債由2019年的0.16降至2020年的0.09。而中國國債由0.08升至0.71。這一決定係數在0到1的範圍內波動,越接近1,意味著統計上的説服力越強。雖然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恢復零利率政策、美國利率不再大幅波動也有影響,不過日本股票比以前更容易受中國經濟形勢所影響。
新常識(3) 取消母子公司同時上市
最後一個常識是母子公司同時上市被取消。母子公司都上市的情況因與少數股東利益衝突而長年遭到詬病。日本相繼出現了大規模的全資子公司化收購,比如NTT以超過4萬億日元的價格收購NTT docomo、索尼收購索尼金融控股(Sony Financial Holdings)、伊藤忠商事收購全家等。
日本對外對內證券投資數據顯示,從2020年初到9月,日本股票(包含持有投資基金)賣超額較大的國家和地區是英國(5.69萬億日元)、香港(1.71萬億日元)、美國(1.57萬億日元)和法國(1.25萬億日元)。
但進入10月,英國回購了1.39萬億日元,法國回購了4600億日元,香港回購了2200億日元。以歐洲養老金為中心,外國人過去數年不斷減持日本股票,但2020年秋季以後,看好日本股票的買入不斷增加。
預測2021年股市行情的關鍵點是美元貶值和美國長期利率上升、以及2020年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轉為下跌的中國經濟的動向。對擁有2.5萬億美元對美證券投資餘額(股票和債券合計)的日本而言,美元貶值和美國利率上升將是導致潛虧擴大的重要火種。而中國經濟如果減速,將直接關係到日本股票的賣出。
正如2008年雷曼危機席捲而來的同時引發日本政權更疊一樣,有不少巨大衝擊破壞社會和經濟的薄弱環節、引發新危機的例子。日本國內政治的流動化也是需要注意的2021年的風險因素之一。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永井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