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最大股東的孤獨
2020/12/07
最大股東終於要換了吧。在日本股票市場,圍繞國內最大股東的猜測正在擴大。這是因為最大股東有可能從此前的日本年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變為日本銀行(央行)。
日本銀行11月26日公開的2020年4~9月財報顯示,日本銀行持有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截至9月底的市值為40.4733萬億日元。日本年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的持有額為41.501萬億日元,比日本銀行多約1萬億日元。
![]() |
年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的標牌 |
日經平均指數在11月創出29年來新高,在股價走高的局面下,日本銀行買入了ETF。另一方面,由於國內股票佔投資資産的比率接近定為大致基準的25%,日本年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正在出售一部分股票。有分析認為,兩者的持有額已經發生逆轉。
圍繞ETF,金融行業內也出現了認為日本銀行「不會賣出」的聲音。日本銀行持有的ETF的規模相當於東證1部(相當於主機板)上市企業總市值的7%左右。如果日本銀行顯示出賣出的方針,有可能打擊投資者心理,拉低股價。
在整整10年前的2010年12月,日本銀行作為貨幣政策的一環開始買入ETF。首次的購買額為142億日元,僅為最近的5分之1水準。了解當時情況的日本銀行資深人士表示,「並沒想到膨脹到現在這麼大規模」。
![]() |
日本銀行總行 |
在決定買入ETF的2010年10月,當時的日本銀行總裁白川方明在美國華盛頓發表演講,表示「日本是孤獨的先驅者」。
海外的中央銀行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相繼出台了量化寬鬆政策,被指出「日本銀行化」趨勢加強。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和歐洲中央銀行(ECB)並未啟動股票買入。
日本年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和日本銀行共同導演了「安倍經濟學」下的股價走高,但其已經越來越難以單方向買入股票。日本銀行的「孤獨」正在加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奧田宏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