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日本歷屆首相任期內股市漲幅排名

日本歷屆首相任期內股市漲幅排名

2020/09/11

PRINT

日本政壇

       隨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辭職,歷時7年8個月的安倍經濟學也走向終結。在此期間,日經平均指數上漲了127%。可以説這是一屆對股價起到作用的政權。那麼,在戰後的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對於投資者來説,「太陽和北風」分別是哪些政權呢?

 

安倍晉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以有統計數據的鳩山一郎及之後的政權為對象,對歷任首相任職期間的日經平均指數漲跌率進行了排名(現任安倍政權的數據截至宣佈辭職的8月28日)。排在第一名的政權繼承了提出收入倍增計劃的上屆池田勇人政權(第15名)的路線,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在泡沫經濟中於1980年代後半期地價高漲時在任的竹下登排在第6名。而泡沫經濟崩潰時的海部俊樹、IT泡沫崩潰時的森喜朗則因為時機等因素而成為「北風政權」。

 

       第1名 佐藤榮作 趕上伊奘諾景氣

 

       任首相期間日經平均指數上漲率最高的是佐藤榮作,從1964年開始建立了為期8年的長期政權。其任期為1964年到1972年,趕上日本經濟長期擴張的「伊奘諾景氣」(1965~1970年),股價升至3.1倍。

 

佐藤榮作

 

       佐藤政權的經濟政策始於「低谷」。佐藤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閉幕兩周後就任首相,受奧運會結束後需求下滑的影響,1965年出現了「昭和40年不景氣」。接連發生了山陽特殊製鋼公司破産、山一證券公司陷入經營危機等事件,1965年7月股價跌至1020.49點,創下該年的低點(按收盤價計算),比佐藤就任首相時下跌15%。

 

       為了度過不景氣的局面,佐藤政權推出了積極財政政策。1965年,在大藏相(相當於財務相)福田赳夫的領導下,決定在戰後首次發行赤字國債。通過採取大規模財政措施來刺激經濟,為伊奘諾景氣開闢了道路,但也成為持續至今的財政失衡的開端。

 

 

       伊奘諾景氣的經濟擴張期長達57個月,年均實際經濟增長率接近12%。在1美元兌360日元(後調整為308日元)的固定匯率制度下,日本的鋼鐵和電器産品等的出口起到了拉動作用。企業的設備投資不斷擴大。隨著貿易收支情況改善,財政方面沒有了外匯儲備的制約,經濟實現長期繁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